有兩個網站對於商品的口碑和比較提供我們一些參考。
國外的網站:consumer search
www.consumersearch.com
這個網站棒的地方,在於他整理出來各類商品的資訊,然後提供網友比較的工具, 可比較類似商品的功能和規格, 然後還提供購物網站的連接,讓網友找到購物的價格與地方。
國內的網站:i-buzz
www.i-buzz.com.tw
這個網站棒的地方,整理台灣地區的網站討論數據, 每週每月整理, 提供網友了解某些產品在他們類別中的口碑排行榜, 口碑討論人數以及和前週的討論人數增減情況。另外不定時對某些產品類別提出數據報告,包含口碑和粉絲人數變化的趨勢。
他們的獲利模式,可能來自廣告或是瀏覽點擊的資料分析。
2/22/2014
數位行銷- retargeting & rearketing
昨天晚上遇到一位朋友,聽到他們公司在做retargeting & remarketing busienss,覺得非常有趣。到他們網站看看,卻有看沒有懂,這種現象在許多科技網站或網路公司的網站常常發生。網路新貴們有些新想法,也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卻沒有能力說清楚,結果他們的產品推廣就會很辛苦。
我大概想了一下, 我用白話文把他們在做的的東西, 說明一下。我佩服這些人腦子轉得很快,或是從國外的經驗轉換成國內的獲利模式。
他們的技術是做圖片標籤,他們的目的在蒐集網友瀏覽過哪些類別的圖片,進而了解網友希望看到那些類別的圖片,然後設法推送一些廣告圖片給這些網友,讓他們點擊這些圖片,連到廣告主的網頁去。
retargeting & remarketing 的做法是,他們從廣告主的網頁上蒐集網友資訊開始,然後幫他們導流回到廣告主的網頁。例如,某個化妝品入口網站,有許多化妝品的介紹,如SKII等,他們在SKII的照片上埋下一個標籤碼,當某個網友點擊這張照片時,系統上就會記錄這個網友曾經點選過這個商品的照片,如果他後來又來到這個網站,或是到另一個入口網站或購物商城,網頁上可以置入SKII的照片。這時,這位網友如果對SKII有興趣, 他會點擊這個圖片, 然後連回前一個化妝品入口網站的SKII介紹頁。或是讓網友連到某個購物商城的SKII購物頁面。
這種操作牽涉幾種行銷原理, 第一,原生廣告, 也就是說置入性圖片, 不會讓網友覺得很突兀或看出那張圖片是個明顯的橫幅廣告;第二,瀏覽行為的蒐集,對某個網友的瀏覽行為不能夠只從單一次的圖片點擊就做判斷,因此需要廣泛的埋CODE,最好針對同一個網友點擊SKII或相似商品的行為, 可以從它在不同入口網站,商城,部落格,資訊網站等都能搜集到,因此埋CODE的地方就像電視媒體,要有很多地方都蒐集到;第三,海量資料的分析,對某個網友的興趣,必須把圖片標簽做GROUPING TAG,然後海量分析,因為他可能點擊SKII的照片一次,然後點擊倩碧的圖片,這些圖片之間透露他正在尋找的商品的共同點;第四,廣告主的置入性廣告呈現,這位網友對化妝品有興趣,尤其對SKII有興趣, 但是這個入口網站並不想在這裡只做SKII的 remarketing, 而是想要推廣倩碧,這時候,在其他入口網的廣告,必須放入SKII和倩碧商品,讓網友看到倩碧(曝光效果),甚至再放第三項商品來襯托。
他們為了增加網友的瀏覽圖片資料量, 他們也鼓勵更多部落客埋CODE,由部落客來增加圖片標籤。長遠來講, 部落客如同他們的媒體供應商,如果部落客可以增加足夠的網友資料,我朋友這個網站應該要支付部落客一些分潤。
我大概想了一下, 我用白話文把他們在做的的東西, 說明一下。我佩服這些人腦子轉得很快,或是從國外的經驗轉換成國內的獲利模式。
他們的技術是做圖片標籤,他們的目的在蒐集網友瀏覽過哪些類別的圖片,進而了解網友希望看到那些類別的圖片,然後設法推送一些廣告圖片給這些網友,讓他們點擊這些圖片,連到廣告主的網頁去。
retargeting & remarketing 的做法是,他們從廣告主的網頁上蒐集網友資訊開始,然後幫他們導流回到廣告主的網頁。例如,某個化妝品入口網站,有許多化妝品的介紹,如SKII等,他們在SKII的照片上埋下一個標籤碼,當某個網友點擊這張照片時,系統上就會記錄這個網友曾經點選過這個商品的照片,如果他後來又來到這個網站,或是到另一個入口網站或購物商城,網頁上可以置入SKII的照片。這時,這位網友如果對SKII有興趣, 他會點擊這個圖片, 然後連回前一個化妝品入口網站的SKII介紹頁。或是讓網友連到某個購物商城的SKII購物頁面。
這種操作牽涉幾種行銷原理, 第一,原生廣告, 也就是說置入性圖片, 不會讓網友覺得很突兀或看出那張圖片是個明顯的橫幅廣告;第二,瀏覽行為的蒐集,對某個網友的瀏覽行為不能夠只從單一次的圖片點擊就做判斷,因此需要廣泛的埋CODE,最好針對同一個網友點擊SKII或相似商品的行為, 可以從它在不同入口網站,商城,部落格,資訊網站等都能搜集到,因此埋CODE的地方就像電視媒體,要有很多地方都蒐集到;第三,海量資料的分析,對某個網友的興趣,必須把圖片標簽做GROUPING TAG,然後海量分析,因為他可能點擊SKII的照片一次,然後點擊倩碧的圖片,這些圖片之間透露他正在尋找的商品的共同點;第四,廣告主的置入性廣告呈現,這位網友對化妝品有興趣,尤其對SKII有興趣, 但是這個入口網站並不想在這裡只做SKII的 remarketing, 而是想要推廣倩碧,這時候,在其他入口網的廣告,必須放入SKII和倩碧商品,讓網友看到倩碧(曝光效果),甚至再放第三項商品來襯托。
他們為了增加網友的瀏覽圖片資料量, 他們也鼓勵更多部落客埋CODE,由部落客來增加圖片標籤。長遠來講, 部落客如同他們的媒體供應商,如果部落客可以增加足夠的網友資料,我朋友這個網站應該要支付部落客一些分潤。
2/19/2014
冤罪(3)讀書會摘要
案發1990/5
逮捕1991/12
一審1992/1~1993/7共11審
二審1994/4~1996/5共18審
三審1997~2000/7駁回上訴
請求再審2002/12向地院提出
2008/8再審被駁回
2009/6被釋,再審
2010/3再審宣判無罪
原書名,訊問的陷阱
(1)DNA鑑定只是相信權威
(2)專家見解,先認定有罪再找証據去強化專家的自信
(3)刑事審判關係人的權利,罪以為輕-不可錯殺無辜,寧放做奸犯罪者。
(4)法律設計有三審三級制以維持秩序,但不能只看結果去推原因,而是從故意或過失去判斷,
(5)但許多証據未必為真可能是被刻意製造的假証據。數位証據可能被竄改或湮滅,因為警方或檢查官會被某一方收買。要保護自己慎用工具並保留証據。
(6)現在許多嫌疑人本身就是惡行惡狀也會説謊。
(7)檢審的專業霸道及壓力太大而容易誤判。
(8)公民的法律意識,不可輕易認罪。雖然遇到警察的威脅,律師的不當建議,法官不當判決,應該要勇於抗議。
label:
閱。快思慢想,
Movie Novel
2/18/2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5)快思慢想
中國的近代史必須從1840年開始讀,從鴉片戰爭洋人叩關後,讓一個龐大卻封閉的帝國,蹣跚匍匐中摔倒,毀滅,然後讓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各系的軍閥互相爭鬥,這過程中,西方的文化逐漸影響中國的知識份子,許多年輕人利用國內戰亂中,到德國日本美國去留學,帶進來新的思想。這些動亂與新思潮的衝擊, 滋養了懷抱夢想的中國共產黨。天真的理想的知識份子,相信共產主義可以帶來人民的均富, 可以破除過去5千年的貧富不均和掃除即有的貪污腐敗,被剝削的農民相信共產黨可以帶給他們快樂共產的天堂公社,工人或受僱的店員原本寄生在士紳家族或買賣企業或現代化工廠期望共產黨給他們免於剝削的待遇,這些占掉人口的大多數,他們在8年抗戰勝利後,看不慣國民政府依然腐敗,看不慣逃難回來的地主又要重拾地權繼續壓榨。
1940年代,國民政府的部隊並沒有完全忠於國民黨,許多部隊還是握在軍閥遺系手上,他們想要留在自己的地盤上,他們觀望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如何駕馭和分配權力,當共產黨和國民政府對立時,這些軍閥們是很容易倒戈的。他們相信,任何一個新的國家領導人(蔣或是毛澤東)都會像民初那些民主的派系總統,無可奈何的。他們很快的倒戈,不到2年,軍隊和各層人士將近全部被共產黨吸收,共同迎接一個嶄新的新中國,蔣介石的勢力逐漸退守到廣州乃到台灣。
國民政府的衰退,蔣介石的領導幹部不夠強大,對黨員精神教育不夠深,對敵我意識不夠強,對政治權利分配部平均 以及鄉紳舊時力貪污餘孽未減,很快的就失去了民心。相對而言,共產黨吸收了許多精英分子,他們的組織運作比國民黨更有效率和明確,訴求的夢想很容易得到民心。就像思考的藝術與快思慢想裡面提到的心智洗腦,共產主義的訴求明確,很容易勾起人民的憧憬,加上不斷的利用群眾宣傳,透過名人加持,很快的吸引了大多數民眾。
可以說使用欺騙的方式來吸引人民心,騙他們有30年內就有天堂,騙他們去韓戰犧牲就是愛國, 騙國民黨官員投靠投降會有好生活,騙知識份子大鳴大放才能共同為國,結果是==農民沒飯吃,農業技術推步30年,去韓戰死了50萬年輕人,國民政府舊的官員幹部都面臨整肅,大鳴大放的知識份子或是平民都被秋後算賬。
非常的破壞才有全新的建設,站在民族主義或是國家主權的意識,可以達到少數極權人的利益, 而忽視其他少數人的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4)八〇年代
毛澤東死後,四人幫垮台, 進入1980年代,這是中國知識份子感受到知識與言論解放的美好時代。首先是1978年的西單民主牆,即著名的魏京生任婉婷等在西單民主牆張貼帶有政治主張的大字報,如第五個現代化。接著許多民間刊物發行,如四五論壇,北京之春,探索等。
1978年底還有一些年輕人到天安門廣場示威,反應西南地區的生活環境困苦。1979年理論務虛派,如劉賓雁等學者作家提出對馬克思主義的第二種忠誠,他們支持馬克思主義,但他們希望站在反對派立場來發表言論以讓它變得更好。
1980年庚申綱領由中共黨史學術研討會提出政治改革方案,1980年中國開始基層人民代表的選舉,包含一些文革後的高校知識份子參與選舉,北大的胡平和16位參選人發表告北大同學書,推出民主改革的思想。胡平後來當選代表。
1978年萬里在安徽小崗村推動農民土地私分,破除農民公社的大鍋飯制度;1982年政府放鬆對土地和農民的限制。1979年政府頒布中外資合資經營企業法,開放外資投資;1980年審批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1982年華國鋒下台,胡耀邦趙紫陽體制接受鄧小平的支持,持續經濟開放。
1980年代許多官員和學者都提出比較大膽開放的言論,甚至挑戰政治的禁忌,例如1988年劉曉波在解放月報登出‘混世魔王毛澤東’的文章,提出對整個政治體制的否定與新體制的構想。1988年蘇曉康的河殤探討走向海洋文明,1989年知識界發動民主改革的聯名信,而名科學家許良英先生和方勵之劉賓雁發起反右運動歷史研討會,1989年又與施雅風先生發表呼籲政治民主化聯名信。
知識份子的民主言論之風,在1989年來到最高潮。4月15日胡耀邦過世,許多學生追悼胡耀邦之餘,學生訴求加速體制改革,爭取言論自由,打擊腐敗官僚等訴求,因而聚集在天安民廣場附近,學生的訴求,原本沒有太多的政治目的,卻因爲4月26日的社論,激化了學生的情緒,因此學生從4月27起持續聚集運動,直到64天安門事件。
1980年代這群學生,剛好是文革(1966年開始)期間成長的這群紅衛兵,他們在否定過去,接受農村改造後,對國家和未來的省思與爭取。
2/16/2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3)中美關係
談到中美關係,那是政治的分合。
根據作者的觀點, 中共在延安時期就跟美國保持很好的關係,因為美國也在觀察中國的各方勢力,而不押寶在重慶的國民政府。抗戰結束後,美國也和毛澤東政權維持友好關係,在毛澤東佔領南京後, 國民政府遷到廣東省, 美國大使館並沒有遷移,大有直接承認中共爲中國合法政權的味道。
國民政府遷移到台灣後,美國也有期待和中共建立關係, 只是當時中共傾向蘇聯非常明顯, 是美國有些顧忌。當時美國有考慮放棄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直到1950年韓戰爆發, 中國決定和美國為首的聯軍作戰, 並且倚賴蘇聯的共產政權, 使得美國必須重視戰略的佈局,而站在中共的另一邊,只好承諾保衛台灣,美國的目的是他的國家利益。
1968年史大林死後,毛澤東與蘇聯的赫魯雪夫極度不和,甚至蘇聯放棄馬克思主義的舊的教條,改走修正主義路線, 而毛澤東堅持反資本主義的路線,中蘇兩國在國際社會上互相批評論戰, 並且公開在共產國家間爭取主導地位,這是美國看到中國背離蘇聯, 是中美合作的機會點,可以借此積壓蘇聯的範圍與力量。而毛澤東也希望透過美國的力量來和蘇聯抗衡,因此中美兩國一拍即合, 美國送給中國的第一個大禮就是讓中國進入聯合國,接收蔣介石政府在聯合國的一切地位。毛澤東死後,鄧小平進一步和美國建交,徹底排除台灣在世界舞台的地位。
中國和美國, 是因為政治上的利益而結合,卻也在合作過程中,會製造一些角力和小動作來測試對方的底線。因此, 美國並沒完全放棄台灣,拿台灣當作籌碼,和中國交涉。
根據作者的觀點, 中共在延安時期就跟美國保持很好的關係,因為美國也在觀察中國的各方勢力,而不押寶在重慶的國民政府。抗戰結束後,美國也和毛澤東政權維持友好關係,在毛澤東佔領南京後, 國民政府遷到廣東省, 美國大使館並沒有遷移,大有直接承認中共爲中國合法政權的味道。
國民政府遷移到台灣後,美國也有期待和中共建立關係, 只是當時中共傾向蘇聯非常明顯, 是美國有些顧忌。當時美國有考慮放棄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直到1950年韓戰爆發, 中國決定和美國為首的聯軍作戰, 並且倚賴蘇聯的共產政權, 使得美國必須重視戰略的佈局,而站在中共的另一邊,只好承諾保衛台灣,美國的目的是他的國家利益。
1968年史大林死後,毛澤東與蘇聯的赫魯雪夫極度不和,甚至蘇聯放棄馬克思主義的舊的教條,改走修正主義路線, 而毛澤東堅持反資本主義的路線,中蘇兩國在國際社會上互相批評論戰, 並且公開在共產國家間爭取主導地位,這是美國看到中國背離蘇聯, 是中美合作的機會點,可以借此積壓蘇聯的範圍與力量。而毛澤東也希望透過美國的力量來和蘇聯抗衡,因此中美兩國一拍即合, 美國送給中國的第一個大禮就是讓中國進入聯合國,接收蔣介石政府在聯合國的一切地位。毛澤東死後,鄧小平進一步和美國建交,徹底排除台灣在世界舞台的地位。
中國和美國, 是因為政治上的利益而結合,卻也在合作過程中,會製造一些角力和小動作來測試對方的底線。因此, 美國並沒完全放棄台灣,拿台灣當作籌碼,和中國交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2)韓戰
講到中共參加韓戰的歷史,事後分析有一些牽動的原因,而非單一原因造成的。
1-蘇聯為扶持北韓政治而邀中共出兵。
2-中共要蘇聯軍事支援丶但蘇聯後來沒立即支援、而中共決定自己來。
3-中共為防止美日聯軍統治韓國後丶直接威脅中國邊界。
4-中共利用對外打仗,凝聚民族情惑紓解內部反改革的情緒。當時,中共對內打擊國民政府殘留的幹部以及工商業鄉紳地主等,藉抗美援朝之名,收納民間資產。
5-這是中國從1840年以後,第一次展現軍事力量和西方國家對抗,有面子和尊嚴的背後意義。
韓戰使中共沒有心力能力攻打台灣,也使得美國更加重視台灣以封鎖共產勢力往太平洋延伸。這戰爭使中國死去50萬青年,美國傷亡10萬人。
2/14/2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心得
讀這本書有三個意義,一、從學運人士的眼光認識中國,二、用快思慢想來解構歷史,三、用這段歷史驗證動態競爭的理論,四丶談組織和領導。
王丹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北京大學的副總指揮,他在書中花了很多篇幅介紹1980年代的言論思想開放,以及六四發生的背景和始末。他因為參與其中很清楚他們學生的訴求(澄清學生是愛國的,而非四二六社論的革命反動;希望延續胡趙的開放和自由),他藉此書說明。另一方面,他介紹中共60年來的改革和開放,鬆緊地變化,給我們外人更多點認識。
2/12/2014
寶傑,你怎麼説
這一本書是電視名嘴講他成功的故事。他做了十四年報社記者,轉行到電視台擔仼談話性節目,原本很生澀害怕鏡頭, 他自覺的不夠時間上相,講話也不是口詞清晰,但是他勇於自我挑戰,從冷門時段的談話性節目開始,經過努力成功慢慢建立口碑,最後成為名嘴。他要傳達的訊息是,他懂得包裝,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他分析許多成功的來賓或是美國總統,他們的口才不是天生一流,而是不斷的改進和練習,不斷修煉和長時間準備,才有台上那精彩的表現。
他準備故事,先選主題,再想如何說,例如關鍵時刻節目說天說地,從皇帝講到陰地,從外太空講到內子宮,唯一的就是不談政治和太熱門的話題。選了題目,再來找內容,兜笑點和冷暖場。他把節目變成一個戲劇的舞台,要有正派反派,要有高潮空檔,讓觀眾像看戲一樣,持續吸引目光。
講故事要先把故事了然於心,說故事要有人說,有人當聽眾,有人逗笑,有人可以唱,彷彿短劇讓觀眾想要再看下去。
好故事一定要有畫面, 就像描述一個事件,最好準備道具或影片,讓觀眾很輕易的了解所要呈現的事物,如果加些對白口語,可以讓觀眾更容易記住。賈伯斯是一個成功的演講者,他對道具和呈現布景的要求非常高,他的創意有許多參考前人成功經驗,所以他說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作者也是參考趙少康等高手的肢體語言或說話方式,不斷準備, 終能成就。
抑揚頓挫的韻律是讓人想聽的基礎,接著製造留白,問問題,俚語小故事,偶而不說話,都是一些小技巧吸引觀眾的注意。
他寫這本書採用許多小故事串起來,簡單易讀。
快思慢想(7)幸福人生
作者引用茶花女歌劇的畫面來討論‘觀眾’如何看待‘幸福人生’。茶花女悲慘的一生,就在最後10分鐘見到他的愛人,最後的10分鐘成為永恆,也成為茶花女一生幸福的最高峰,有了這10分鐘,她死了死而無憾,觀眾也感動的潸然淚下。但是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孤苦無依的老人或煙花女,悲慘的一生卻沒有那感動的一刻,觀眾會為他們感動嗎?
他又提到一個朋友活到60歲事業到達頂峰,然後就過世了,大家會很惋惜英才早逝;但如果這個朋友60歲退休,然後過了5年平淡的生活,觀眾會不會對他惋惜?
國外有些研究會請受訪者記錄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指數,那麼我們想想,患有些罕見疾病或殘障的朋友, 她們的生活非常不方便,請問他們的痛苦指數會比其他‘身體’健全的人高嗎?許多財富多的人,他們的快樂指數會比收入一般的中產階級高嗎?答案似乎都不會。
幸福人生,可以從自己長期體認的角度(experienced self), 或從自己記得的角度(remembering self), 也可以從觀眾(別人)的角度來看。別人的角度,往往是從看戲的角度-只在乎高潮低潮的故事性,忽略長期的幸福。
有兩個人,一個大學畢業後就到一個大企業工作,平穩的工作收入沒有很高, 但是休假正常,每年到處旅遊,60歲退休,拿了一筆退休金,生活沒有太多高潮。另一位大學畢業後,選擇創業,剛開始沒有經驗賠了很慘,後來賺了一桶金,40歲就享受大老闆的生活,不幸的在50歲因為金融風暴,財富轉負,他憑著持續的努力,可能又能變得富有,也可能SOSO而已。從這兩個人個人的看法,體驗的人生,甘苦自知。但是從觀眾的角度,哪個比較吸引?
快思慢想告訴我們,人性的記憶,會比較記得peak-end 的故事,常有人說在死之前,旁人會找出死者一生最值得記憶的大事,記入墓誌銘。這些可以記錄的應該就是最高潮的,或是最後一刻的功績。除非人沒有peak, 人們才會想到life duration experience, 如果死者不幸一生坎坷,沒有高潮,只有低潮到死,旁人就會說,他早知道就做個公務人員,還平穩一些?
按照回歸到平均值的觀念,80%的人一生落在平淡平穩的水準區間中微幅波動,10%的人大起大落,大多數擺回到平均值區間,少數最後死在大好或大壞,10%的人天生驕子或悲慘,終其一生無法改變。這是平均值的看法,也是經濟學的角度。但是每個人會從他的角度去看,看他自己追求那種人生。追求的過程,平均值是總體的結果,但是每個人的造化不同,機運影響很大。
快思慢想提供經濟人和一般人性的思考角度, 提供自我從平均值(life duration)和高潮臨終(peak-end)的思考差異,也提供旁人的觀點,刺激讀者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了解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友誼等的維繫, 不能太主觀的要天長地久或轟轟烈烈,也多珍惜當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只在那個高峰的剎那,過後就是下坡。這就是人生的現實。
他又提到一個朋友活到60歲事業到達頂峰,然後就過世了,大家會很惋惜英才早逝;但如果這個朋友60歲退休,然後過了5年平淡的生活,觀眾會不會對他惋惜?
國外有些研究會請受訪者記錄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指數,那麼我們想想,患有些罕見疾病或殘障的朋友, 她們的生活非常不方便,請問他們的痛苦指數會比其他‘身體’健全的人高嗎?許多財富多的人,他們的快樂指數會比收入一般的中產階級高嗎?答案似乎都不會。
幸福人生,可以從自己長期體認的角度(experienced self), 或從自己記得的角度(remembering self), 也可以從觀眾(別人)的角度來看。別人的角度,往往是從看戲的角度-只在乎高潮低潮的故事性,忽略長期的幸福。
有兩個人,一個大學畢業後就到一個大企業工作,平穩的工作收入沒有很高, 但是休假正常,每年到處旅遊,60歲退休,拿了一筆退休金,生活沒有太多高潮。另一位大學畢業後,選擇創業,剛開始沒有經驗賠了很慘,後來賺了一桶金,40歲就享受大老闆的生活,不幸的在50歲因為金融風暴,財富轉負,他憑著持續的努力,可能又能變得富有,也可能SOSO而已。從這兩個人個人的看法,體驗的人生,甘苦自知。但是從觀眾的角度,哪個比較吸引?
快思慢想告訴我們,人性的記憶,會比較記得peak-end 的故事,常有人說在死之前,旁人會找出死者一生最值得記憶的大事,記入墓誌銘。這些可以記錄的應該就是最高潮的,或是最後一刻的功績。除非人沒有peak, 人們才會想到life duration experience, 如果死者不幸一生坎坷,沒有高潮,只有低潮到死,旁人就會說,他早知道就做個公務人員,還平穩一些?
按照回歸到平均值的觀念,80%的人一生落在平淡平穩的水準區間中微幅波動,10%的人大起大落,大多數擺回到平均值區間,少數最後死在大好或大壞,10%的人天生驕子或悲慘,終其一生無法改變。這是平均值的看法,也是經濟學的角度。但是每個人會從他的角度去看,看他自己追求那種人生。追求的過程,平均值是總體的結果,但是每個人的造化不同,機運影響很大。
快思慢想提供經濟人和一般人性的思考角度, 提供自我從平均值(life duration)和高潮臨終(peak-end)的思考差異,也提供旁人的觀點,刺激讀者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了解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友誼等的維繫, 不能太主觀的要天長地久或轟轟烈烈,也多珍惜當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只在那個高峰的剎那,過後就是下坡。這就是人生的現實。
2/10/2014
中階主管需要培養的能力
看一些職場生涯的書,有些想法記下來,作為中階幹部們在職場中打拼可以參考。
(1)文化適應能力:中階主管必須面對的是上頭的老闆可能換人,畢竟只有少數人會跟在舊老闆身邊一輩子,大多數人必須轉換跑道或是人不動老闆換人,唯有能夠適應新變化,適應不同行事風格的主管, 可以找到往上升的機會。
(2)挫折忍受力,很多時候挫折和無理的挑戰會衝向中階主管,包含來自下屬的叛變,上司的不信任,同儕的惡行打壓,外部客戶的刁難等等,要能自我回復和繼續往前努力。
(3)存在的價值與理由,中階主管承先啟後,如果許多事情都能夠在老闆和部屬的簡單溝通就完成,或是許多事情底下的主管就可以做好,自己能否找到可以貢獻的地方或角度,否則中階主管如果是可有可無的話,就非常危險。沒有價值,就要自己創造價值,如果沒有理由,也要試著創新擴充,凸顯自己的意義。
(4)宏觀能力,站在老闆的角度和立場想事情, 就離成功不遠了。避免給老闆本位主義,或是問題製造者的感覺。最好在老闆還沒有想到之前,能先貼心的為老闆提供建議。
(5)讓老闆安心與放心,當老闆交代任務,可以很清楚老闆想要的結果,做好協調與分配, 然後認真的追蹤進度與檢查進展的關鍵點,預先準備好並安排備案,才能夠讓老闆放心的繼續交辦任務。
(6)領導能力:包含企劃能力(分析問題/設定目標/擬定專案執行細節),組織能力(招募,訓練,任用,留才),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身教,傾聽,指令,激勵,讚美,授權,指正),自我管理能力(時間安排,資源運用,掌握進展),協調能力(形成共識,解決衝突)等。
(1)文化適應能力:中階主管必須面對的是上頭的老闆可能換人,畢竟只有少數人會跟在舊老闆身邊一輩子,大多數人必須轉換跑道或是人不動老闆換人,唯有能夠適應新變化,適應不同行事風格的主管, 可以找到往上升的機會。
(2)挫折忍受力,很多時候挫折和無理的挑戰會衝向中階主管,包含來自下屬的叛變,上司的不信任,同儕的惡行打壓,外部客戶的刁難等等,要能自我回復和繼續往前努力。
(3)存在的價值與理由,中階主管承先啟後,如果許多事情都能夠在老闆和部屬的簡單溝通就完成,或是許多事情底下的主管就可以做好,自己能否找到可以貢獻的地方或角度,否則中階主管如果是可有可無的話,就非常危險。沒有價值,就要自己創造價值,如果沒有理由,也要試著創新擴充,凸顯自己的意義。
(4)宏觀能力,站在老闆的角度和立場想事情, 就離成功不遠了。避免給老闆本位主義,或是問題製造者的感覺。最好在老闆還沒有想到之前,能先貼心的為老闆提供建議。
(5)讓老闆安心與放心,當老闆交代任務,可以很清楚老闆想要的結果,做好協調與分配, 然後認真的追蹤進度與檢查進展的關鍵點,預先準備好並安排備案,才能夠讓老闆放心的繼續交辦任務。
(6)領導能力:包含企劃能力(分析問題/設定目標/擬定專案執行細節),組織能力(招募,訓練,任用,留才),人際關係與溝通能力(身教,傾聽,指令,激勵,讚美,授權,指正),自我管理能力(時間安排,資源運用,掌握進展),協調能力(形成共識,解決衝突)等。
溝通能力
這是摘要自震旦月刊的一篇文章,作者陳麗卿提到西方學者albert mebratian提出 7/38/55黃金形象定律,指出當你不認識對方時,對一個人的印象, 7%來自說話內容, 38%來自語氣,手勢和肢體語言,55%則來自他的外觀。因此穿著和外表打扮是個人形象的第一關,儀態舉止微笑眼神等優雅的動作是第二關,接著是口語表達時音頻,語調,表情與肢體語言,如何讓人喜歡聽你說話和聽下去,這是第三關。
作者的書:穿對更成功,其中有個檢查表, 提醒讀者如何注意自己的穿著與儀態。
另一篇提到職場上做人成功的高效溝通:(1)經常微笑親切待人,(2)經常幽默但不傷人,關心但不冷漠;(3)給予對方真誠的讚賞與感謝,(4)不批評,不責備與不抱怨,記得對事不對人;(5)專心聆聽,衷心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6)倚老不賣老,彈性不固執;過去失敗或成功的經驗未必適合現在的情況。
溝通技巧,從最簡單的就是把想講的話說出口,接著要讓別人感到舒服的聽下去,接著是讓別人把他聽進去,接著他們願意按照我們的期待做出動作或回應。溝通的技巧,就是在訊息的設計上,傳達的管道,傳達的方式與場合都有考慮,然後讓別人舒服甚至期待。
溝通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對方的習慣模式與興趣偏好,投其所好是溝通成功的第一步。許多人是直覺導向的,他們聽到別人說話會很直接的猜想判斷,然後做出回應;有些人時間接揣測盤算,他們聽到別人說話會先假設還有意圖或弦外之音,因此如何避免曲解或言辭就要非常小心。
2/09/2014
快思慢想(6)總結書摘
作者在文章後面做了總結,他從第5部分提到2個自我,remembering self 與 experienced self, 提到這兩種自我的差別,這兩種自我呼應了第一部分的兩個系統,remmbering self 比較像S1,沒有宏觀,隨性,看到什麼就快速反應,experienced self 則比較像S2,需要花點力氣去弄清楚和體驗事情的發展。remembering self的特性就是 peak-end effect,且duration neglect,只記得最興奮/痛苦的時刻,與最後時刻的記憶, 忽略過程。experienced self 則重視過程的時間長短和加總的總體痛苦與快樂。S1對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會偏愛前者;S2則認爲兩者相同。S1重視結果和瞬間快感,寧可惡名千古或美名萬世,不在乎苟延一生;S2重視過程,寧可平穩一生,重視美名和優雅。
作者也引用“推力”這本書的“經濟人”和“一般人”的觀念, 前者奉行芝加哥經濟學派, 人都是理性的,在無異曲線上任一點的轉換都沒有成本,後者爲行為經濟學派,人有參考點,轉換的成本不等於損失感覺。
作者也引用“推力”這本書的“經濟人”和“一般人”的觀念, 前者奉行芝加哥經濟學派, 人都是理性的,在無異曲線上任一點的轉換都沒有成本,後者爲行為經濟學派,人有參考點,轉換的成本不等於損失感覺。
冤罪(2)心得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快思慢想的邏輯來作心得。
(1)刑警,檢查官到法官對DNA証明的不假思考採信,卻沒探討其中的誤差。
(2)刑警對嫌疑人的偏見,只用幾個線索就做推論。
(3)當事人的性格軟弱,因害怕而承認退縮,沒有想到輕易承認的後果。第一次否認後,又害怕律師不幫他,輕易又承認犯罪,造成第二次否認已無法挽救。他的害怕並未建立在律師的信任上,因此強化律師和檢查官認定他是犯罪人的信念。
(4)法官,檢查官及律師都先入為主認定他是凶手,影響後來對証明的解讀。
(5)現實社會中的表達方式,一定耍先保護自己,愚蠢的人若先心軟就會自討苦吃。菅家若一開始就堅持沒殺人,這冤罪不會這樣發展,即使被刑求,後來他有機會翻供的。
label:
閱。快思慢想,
Movie Novel
2/08/2014
冤罪(1)摘要
本周末讀書一冤罪,封面如圖。
這是受冤獄17年半的菅家先生的故事,用他的自述及他的辯護律師佐藤先生的角度說明冤獄的始末。故事大扺時序如下:
1990年5月枥木縣足利市發生4歲女童真實小妹妹被誘拐姦殺事件,因當地11及6年前也有類似案件,警方決心要破案。
1990年11月警方第一次到菅家家裡來調查。並且委託科學警察研究所添購的設備做DNA比對。當時的技術,符合DNA鑑定條件的人約50人到700人(千分之1到3視取様對象和出現頻率。丶)但警方為採買設備因而誇大鑑定的準磪度為萬分之一。
1991年12月警方根據DNA比對的資料,B型血液及菅家未婚,常出沒小妹妹失蹤旳柏青哥店,決定逮捕菅家,並且利利用疲勞逼供,威脅方式,抓住菅家智能在弱智邊緣,一定要菅家認罪。
~1992/1月, 拘捕後在宇都看守所連續46天的偵訊,菅家先生為了偷懶,想結束偵訊,因而說謊承認犯罪,並且亂編故事來圓犯罪之實。
~1992/12月,經驗5次審判,他都認罪,第六次庭訊他全盤否認。這時辨護律師梅澤先生要他講清楚,苛責的語氣使他退縮,怕得罪唯一的幫手。
1993/1月第七次庭訊他又認罪。
1993/6月第十次庭訊他又否認犯錯。但已經到論告求刑階段,律師不再辨護,
1993/7月中一審判決無期徒刑。轉千葉監獄。
1993/9月佐藤接手二審辨護律師,他相信他沒戀童癖,也發現許多疑點,也發現前律師沒全責辨護,一審檢查官法官都輕易草草了事。於是他要求3個月準備上訴理由狀。
~1993/12佐列出14個自白的疑點,包含菅家去超市買東西的時間應在下午和自白中晚上七點半姦淫命案發生後再去超市買東西而超市八點打烊的不可能性。但這些對自白的質疑,無法撼動自白及犯人多次承認的事實。
1994/4~1996/5共18次開庭,東京高等法院駁回上訴。
~1997準備最高上訴,佐藤請求DNA再鑑定,這項請求的基礎是DNA鑑定的可信虔,是官方用來定罪的依賴,那也許是反駇的唯一機會。但最高法院認為它不做事實審,駁回。佐藤必須再回到東京高等法院爭取再鑑定,並要保存精液的內褲在零下80溫度以供未來再鑑定。
1997/2送毛髮給日本大學教授押田鑑定,年底確定DNA和先前判決DNA不同
1997/10向最高法院要求DNA再鑑定
2000/7最高法院駁回上訴
2002/12向宇都宮地方法院請求再審
2004 /7地方法院同意証物冷凍結保管
2008/1向東京高院提出抗告,2月被駁回
2008/5提出將DNA作再鑑定之請求,
2008/11提辯護人意見書
2008/12䆺檢辨三方會議後,聖誕夜決定再審
2009/1由二位教授取得菅家的DNA分別共和嫌犯精液比對
2009/4比對結果出來,証明不同
2009/5檢查官申請無罪釋放丶立即生效,管家重回自由
2010/3法院開庭公開罪證不足,向管家道歉。
label:
閱。快思慢想,
Movie Novel
快思慢想(5)心得之二
對照中譯本讀原文書會發現許多字在原文書的句子中前後出現,大概知它的意思,但中譯本就必須把同一個字作不同翻譯,不同句子又翻得不同,使人看的霧煞煞。
舉例,(1)本書中的prospect 在同一段文章中,描寫prospect theory 和prospect 其實都在說明人們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判斷,但譯文前者譯為展望理論,後者譯為事件或對象。
(2)另外frame在文中是指對一個問題的描述邏輯或文句的構造,突顕同一個reality改變主詞副詞,改變比例或數字,用正面或反面,都會影響人們對reality的不同認知和判斷。例如這個藥品,可能造成0.01%的副作用/有99.99%的人沒副作用/1萬人有1人受副作用所困擾/實驗證明將近百分之百都沒副作用,不同句子感覺不同。因此,作者提到framing,frame都在和reality對比,也提到narrow frame , broad frame 都可清楚說明是廣義描述或限制的狹義描述。但中譯本的翻譯把frame 翻成框架,句子,等等。narrow frame 叫窄框.整章標題frame and reality 叫框架與真實,無法理解2者的關係。
(3)heuristic譯作捷徑,但它的意思是投機取巧,用手邊有的資訊判斷敷衍馬虎去回答,不假思索驟下結論。它在這本書裡就代表[快思],在第九章中,找一個容易的問題替代,用自己的喜好厭惡去判斷,都表示heuristic 輕率判斷的意思。
(4)representativeness 譯作表徵,其實就是指某人某事被看到聽到描寫到的摘要/有限資訊。在14章和它對應的是基率(base rate)。我們在判斷事情或預測未來,可能採用的資訊有2種:1是容易取得的片斷資訊/針對事情的representing information/不同人個別的Comment/專文的描述,這叫representativeness, 2是根據整體群體或歷史經驗獲得的宏觀機率,這類型事物大多數的可能是什麼,也可能是什麼,而有機率。representativeness 的問題在於資訊不完整丶或是我們解讀的方式和看到想到的點,會影響判斷。例如,我們今天對Tom的判斷就從他的自傳、他朋友的三兩句話、他老闆的一些意見或從我們眼睛看到的那幾分鐘的印象,這些都是representativeness。Base rate 則從他這年紀這地方的這口類型人,去看大多數的分布和少數的例外,從外部看去,判斷Tom的情況。因此,representativeness 比較好的翻譯是代表性資訊。透過描述某人某事的部分資訊,會因呈現方式或個人主觀因素而異。
(5)Cognitive ease 譯作認知放鬆度。第5章對比的是cognitive strain 譯作認知緊張的使勁。作者認為當我們看的資料,字體太小、沒押韻、緊張丶時間壓力等,都會使我們要啓動注意力去面對,這叫cognitive strain。所以若要和別人溝通或要別人聽進去我們要傳達的訊息,就要營造cognitive ease 的環境,包括文字清楚、有韻律、美觀、好心情丶對方熟悉的語言和經驗、對方聽說過的東西等。cognitive ease 我偏好翻譯成認知的自在。
(6)prime. priming 中譯本翻成促發。在第4章中priming描寫某些字或刺激的視覺聽覺,會激發記憶的某個類似事物讓人聯想到另一個事物。文章中兩個章節“The marvels of priming" & "Primes that guide us", 我建議翻譯成”神奇的激發效應“ & ”引導我們的激發因子“。
其實,翻譯成中文原本就不容易,我們任何人未必可做得更好。本文的目的只是提醒自己,看翻譯的作品要謹慎小心。
2/04/2014
快思慢想(4)書摘之二
今天大年初五終於把艱深的巨作翻閲完,38章加總結,中英文兩本對照看,用我的理解為作者的名詞篇名重新定義,這樣的名詞定義,才能避免中文翻譯版本中的不通順句子。
這本書共分五部分,先前翻看了前2部分,也大概摘要幾點。這個年假從第三部分開始讀,卻不斷要檢視前二部分的用詞和論述,也就是説更嚴謹的看完前二部分的內容。
作者本書的五部分,第一部描述快思(直覺、情緒丶規避風險或投入風險、較窄視、懶得進行邏輯思考、卻容易犯很多錯誤)和慢想(理性邏輯丶費力花時間丶卻違背人們懶惰習慣性、經常放任給快想去做決定。)這2個思考系統的特色。第二部描述系統一/快思投機取巧的鑽營(heuristic)以及衍生的偏差(bias),作者用wysiati撿現成可用的資訊去敷衍結案應付,因而展現過度自信(overconfident)、捕風捉影(frame effect,因別人的敍述方式不同而情緒化判斷)、編造因果忽視統計(根據記憶的片段,連結記憶和設想可能因果,卻不做運算)。
第三部分就針對系統一的過度自信作詳細說明,直覺其實並未充分了解事情的脈絡就遽下結論、相信權威和專業、忽視標準化的檢査流程和品質丶欠缺第三者外在看法或統計分析的廣義描述(broad frame)。
第四部談到選擇的決策思考。本部的主角是作者主張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別於白努利的效用理論,它有三大特點:有中性參考點,敏感度遞減,規避損失等。作者在選擇的方面提出許多思考架構如四象限型態、心智帳戶丶後悔效應、偏好逆轉(聯結評估和獨單評估的差異、也是廣義狹義描述-broad or narrow framing的差異)、經濟人對凡人的差異。
第五部分講記憶和體驗二種自我、相當系統一對二的自我丶也相當經濟人對情緒人。作者以生活的省思來總結。
看到這,覺得仍然不夠明瞭,需要更多思考和重讀!
2/02/2014
書展選書
逛台中的書展,挑這兩本書,原因如下:
(1) Malcom Gladwell 寫過 Tipping point, blink, outlier 等行為經濟學觀點的書, 這本書是他最新的著作, 2013年出版,而台灣很快也出了翻譯本。因此,先睹為快。
(2)王丹是中國1989民運人士,從他的觀點來看中國共產黨到執政的歷史, 應該比大陸本土人寫的客觀些, 也比外國人寫的深入些吧!延續過去一年念了吳晗的明朝大事,萬曆十五年,滿清四十年的帝國之殤,看看中國大陸新的朝代的歷史吧!
(1) Malcom Gladwell 寫過 Tipping point, blink, outlier 等行為經濟學觀點的書, 這本書是他最新的著作, 2013年出版,而台灣很快也出了翻譯本。因此,先睹為快。
(2)王丹是中國1989民運人士,從他的觀點來看中國共產黨到執政的歷史, 應該比大陸本土人寫的客觀些, 也比外國人寫的深入些吧!延續過去一年念了吳晗的明朝大事,萬曆十五年,滿清四十年的帝國之殤,看看中國大陸新的朝代的歷史吧!
中國革命簡史
今天到台中世貿看書展,接著對帝國之殤的疑惑,看這本書能否給我一些啓發。果然,從這本書前面半段,孫文革命的故事,我看到武昌起義來自於革命黨人的名冊被抄,士兵們怕被逮先發制人,很快就佔領了總督府,並取得彈械和珠寶,革命黨員沒有執政經驗,也不知如何安定百姓和洋人,於是拱黎元洪(清軍都督)為統帥,安撫民心。黃興想從廣州前來幫助,先被接待後被排㨈。武昌起義,先插18星旗;其他各地新軍紛紛宣佈獨立,各揷不同旗:大家都要民國共和不要滿清,但不知如何做?袁世凱想當老大於是雙手策略,一面打武漢,一面談和。孫文在廣東被拱為大元帥,因為他有國外關係能借到錢,但北方大多數是袁之子弟。孫文和袁商量,只要袁逼退清帝就䜇出大總統位子,果然袁在2月12叫清帝下台,孫在4月退位。
民國成立後,選出的議員包含4大勢力,國民黨(同盟會)、袁家系丶維新派(梁啓超)和其他學生派。袁收攏三大勢力打壓國民黨,並解散國民黨。因而有孫文號召二次革命,護國軍推翻袁皇帝!
孫文另成立中華革命黨,後為國民黨,吸納了共產黨員,引用蘇聯共黨的制度,經營國民黨成集權政黨。
快思慢想(3)心得之一
這三天年假重新閲讀原文版前二個部分的18章內容。我直覺中譯本譯者是憑他的直覺在翻譯,他看得懂的就用他的話翻譯,可惜他的用字遣詞不夠流𣈱,乍看看不懂他要表達的,看原文本後才能知道他想表達;譯者有許多地方可能誤解了原作者的意思,原文書中作者用了太多名詞子句或介繫詞片語,主詞受詞若用到這些修飾子句,就容易翻譯失當。
例如 The prejudice against algorithm is magnified when the decisions are consequential. Page 229.
譯文:對演算的偏見在會帶來很大後果的決策時,更加激烈。302頁。
The story of a child dying because an algorithm made a mistake is more poignant than the story of the same tragedy occurring as a result of human error. Same paragraph.
譯文:「一個小孩快要死掉了,因為演算法犯了錯誤,」這個故事比人為錯誤還要刺激。
這兩段話,看譯文一定看不懂,但原文須拆解主受詞後會很清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