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2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4)八〇年代


毛澤東死後,四人幫垮台, 進入1980年代,這是中國知識份子感受到知識與言論解放的美好時代。首先是1978年的西單民主牆,即著名的魏京生任婉婷等在西單民主牆張貼帶有政治主張的大字報,如第五個現代化。接著許多民間刊物發行,如四五論壇,北京之春,探索等。
1978年底還有一些年輕人到天安門廣場示威,反應西南地區的生活環境困苦。1979年理論務虛派,如劉賓雁等學者作家提出對馬克思主義的第二種忠誠,他們支持馬克思主義,但他們希望站在反對派立場來發表言論以讓它變得更好。
1980年庚申綱領由中共黨史學術研討會提出政治改革方案,1980年中國開始基層人民代表的選舉,包含一些文革後的高校知識份子參與選舉,北大的胡平和16位參選人發表告北大同學書,推出民主改革的思想。胡平後來當選代表。
1978年萬里在安徽小崗村推動農民土地私分,破除農民公社的大鍋飯制度;1982年政府放鬆對土地和農民的限制。1979年政府頒布中外資合資經營企業法,開放外資投資;1980年審批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1982年華國鋒下台,胡耀邦趙紫陽體制接受鄧小平的支持,持續經濟開放。
1980年代許多官員和學者都提出比較大膽開放的言論,甚至挑戰政治的禁忌,例如1988年劉曉波在解放月報登出‘混世魔王毛澤東’的文章,提出對整個政治體制的否定與新體制的構想。1988年蘇曉康的河殤探討走向海洋文明,1989年知識界發動民主改革的聯名信,而名科學家許良英先生和方勵之劉賓雁發起反右運動歷史研討會,1989年又與施雅風先生發表呼籲政治民主化聯名信。
知識份子的民主言論之風,在1989年來到最高潮。4月15日胡耀邦過世,許多學生追悼胡耀邦之餘,學生訴求加速體制改革,爭取言論自由,打擊腐敗官僚等訴求,因而聚集在天安民廣場附近,學生的訴求,原本沒有太多的政治目的,卻因爲4月26日的社論,激化了學生的情緒,因此學生從4月27起持續聚集運動,直到64天安門事件。
1980年代這群學生,剛好是文革(1966年開始)期間成長的這群紅衛兵,他們在否定過去,接受農村改造後,對國家和未來的省思與爭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