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014

快思慢想(5)心得之二

對照中譯本讀原文書會發現許多字在原文書的句子中前後出現,大概知它的意思,但中譯本就必須把同一個字作不同翻譯,不同句子又翻得不同,使人看的霧煞煞。
舉例,(1)本書中的prospect 在同一段文章中,描寫prospect theory 和prospect 其實都在說明人們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判斷,但譯文前者譯為展望理論,後者譯為事件或對象。
(2)另外frame在文中是指對一個問題的描述邏輯或文句的構造,突顕同一個reality改變主詞副詞,改變比例或數字,用正面或反面,都會影響人們對reality的不同認知和判斷。例如這個藥品,可能造成0.01%的副作用/有99.99%的人沒副作用/1萬人有1人受副作用所困擾/實驗證明將近百分之百都沒副作用,不同句子感覺不同。因此,作者提到framing,frame都在和reality對比,也提到narrow frame , broad frame 都可清楚說明是廣義描述或限制的狹義描述。但中譯本的翻譯把frame 翻成框架,句子,等等。narrow frame 叫窄框.整章標題frame and reality 叫框架與真實,無法理解2者的關係。
(3)heuristic譯作捷徑,但它的意思是投機取巧,用手邊有的資訊判斷敷衍馬虎去回答,不假思索驟下結論。它在這本書裡就代表[快思],在第九章中,找一個容易的問題替代,用自己的喜好厭惡去判斷,都表示heuristic 輕率判斷的意思。
(4)representativeness 譯作表徵,其實就是指某人某事被看到聽到描寫到的摘要/有限資訊。在14章和它對應的是基率(base rate)。我們在判斷事情或預測未來,可能採用的資訊有2種:1是容易取得的片斷資訊/針對事情的representing information/不同人個別的Comment/專文的描述,這叫representativeness, 2是根據整體群體或歷史經驗獲得的宏觀機率,這類型事物大多數的可能是什麼,也可能是什麼,而有機率。representativeness 的問題在於資訊不完整丶或是我們解讀的方式和看到想到的點,會影響判斷。例如,我們今天對Tom的判斷就從他的自傳、他朋友的三兩句話、他老闆的一些意見或從我們眼睛看到的那幾分鐘的印象,這些都是representativeness。Base rate 則從他這年紀這地方的這口類型人,去看大多數的分布和少數的例外,從外部看去,判斷Tom的情況。因此,representativeness 比較好的翻譯是代表性資訊。透過描述某人某事的部分資訊,會因呈現方式或個人主觀因素而異。
(5)Cognitive ease 譯作認知放鬆度。第5章對比的是cognitive strain 譯作認知緊張的使勁。作者認為當我們看的資料,字體太小、沒押韻、緊張丶時間壓力等,都會使我們要啓動注意力去面對,這叫cognitive strain。所以若要和別人溝通或要別人聽進去我們要傳達的訊息,就要營造cognitive ease 的環境,包括文字清楚、有韻律、美觀、好心情丶對方熟悉的語言和經驗、對方聽說過的東西等。cognitive ease 我偏好翻譯成認知的自在。
(6)prime. priming 中譯本翻成促發。在第4章中priming描寫某些字或刺激的視覺聽覺,會激發記憶的某個類似事物讓人聯想到另一個事物。文章中兩個章節“The marvels of priming" & "Primes that guide us",  我建議翻譯成”神奇的激發效應“ & ”引導我們的激發因子“。

其實,翻譯成中文原本就不容易,我們任何人未必可做得更好。本文的目的只是提醒自己,看翻譯的作品要謹慎小心。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寫得很好~ 尤其是 "Primes that guide us" 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