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15

穿戴裝置研討會到物聯網革命

今天參加穿戴裝置研討會,許多講者分享他們在maker與hacker的經驗,給我印證上周讀物聯網革命那本書的一些心得。許多物聯網的變化正在發生,包括用3D列印義肢,用3D列印手機都成真了。這些改變將使得物聯網變得更快。

參考今天講師蔡政和的舉例,深圳一家叫匯成它的HC-05的藍牙模組,只要把Arduino的主機板結合進去,人人都可很快自建一個藍牙裝置。

特斯拉當初組成的電動車,它就是整合不同元件供消費者可以自行組合。未來的產業是講成立一個大平台,讓不同的廠商提供不同配件共組大的生態系統。
李仁貴老師講物聯網的問題,各家大廠並不願意開放他的Sourcecode,因而各自建規挌。大廠講的大至少是一次能生產3百萬片。他把其他maker的概念都冷諷了。

李老師講他先前的專案,把血壓量完送到雲端,但他去問醫院,醫院不認同這些資料為醫療資料,若是個人健康資料,醫院則不重視。他也找不到適合的健促機構可提供加值服務。

李老師曾與紡織業者合作設計智慧衣,他遇到問題是,要靜止量或緊身量?藍牙模組要縫在衣服那裡?不會干擾心臟?老人不願緊身穿衣則量不準?老人若在移動中,量得的心率資料一定很多雜訊。

他曾做過ECG(電子心率圖)也認證過了,卻賣不出去。他做過團體心率顯示板給健康中心,但教練不願接受。他也做過PPG(脈搏光學測量)可做到手錶上量心跳,目前要克服的問題是控制整個表厚須低於1公分。另他取得耳朵內量心電的專利了。現在他用手錶量病人HRV4小時來協助判斷該病人是否可出院?未來仍要用衣服來量測,問題在於電池,伏貼,夠小等。

李老師講,智慧手錶有什麼價值會使人戴到手上?若有手錶,手環仍有市場?智慧衣服有機會,但仍有許多待突破的問題。健康促進比醫療容易,但雜訊耗電仍是問題。

綜合來說物聯網雖然有很大的市場聲量,穿戴設備也有大量的出貨,但顯然還沒在應用上有確切的商業模式。初期仍以企業選用為主(B2B),消費者端甚至智慧家庭都只是賣一些配件為主(包含小米手環或apple Watch。)

許多人號稱maker+hacker帶來的自造商機,市場看法應二極,支持以後人人皆自產自做。不支持者仍等待大企業如apple提出一個良好體驗的產品。這要看技術與消費者行為如何改變。

物聯網六領域,製造業,國人防災安全,公用事業(電力),交通,建築居家,醫療健促。全都有BZB的應用,唯後三者包含B2c與民眾相關的服務,物聯網的發展要達到物聯網革命一書的民眾自造的境界,即使可能,也不會在未來的5~10年內實現。還有許多挑戰。

2 則留言:

GTi 提到...

Hacker x Maker, 重點是生態系的創造,這並不違背做出良好體驗的產品,事實上,小米反而借助這樣的機制做出消費者(米粉)喜愛的體驗

GTi 提到...

特斯拉那一段,是在講台灣有很好的技術能力,能接納當時還名不經傳的特斯拉合作,卻往往無法接納國內Maker的合作需求,總是會因為量太少問題被卡住,所以這問題要是能被解決,台灣是有機會創造很多家像特斯拉這樣有有價值的國際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