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曾預測至2017年約50%穿戴式裝置及物聯網解決方案將來自於利基市場應用「自造者」(Maker)或三年內新創公司,而非傳統科技大廠。未來國內穿戴式裝置應用產業如何鏈結具技術含量的學研單位或創意Maker團隊,提供使用者友善溝通介面及創新產品應用為發展重點。
資策會今天在南港軟體工業園區,舉辦『穿戴式裝置產學合作及創新產品應用研討會』,會議中針對穿戴科技發展關鍵、共通平台及介面開發、智慧穿戴生活應用、以及產學合作發展模式等議題進行研討交流。首先由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長柯獻堂開場。來賓看來大多是學校電子電機相關領域的教授以及部分穿戴裝置產業界工程師等。
產推處點出經濟部的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劃。他們可協助業者和教授們一起寫計劃向科技部與工業局申請科專。他們説以往4一5月就有40多件申請,今年則只有10多件,特別提出來澄清。
我納悶,政府每年花這麼多錢給產學研究,原來學校企業的目標只是拿到預算補助,而資策會擔任顧問。
接下來是makerpro.cc 總主筆歐敏銓先生介紹穿戴裝置的未來。
一)熱門主題。new reality/hololens, apple watch, wearable drone- nixie ( intel 競賽之冠軍)。narrative clip( 穿戴相機,實用不足,因模糊歪斜)。智慧頭盔helmet (例DAQRl募資不成功,工業巡視檢修用
較有機會)。
二)五感裝置。耳機(Jabra),眼鏡(ORCAM),觸摸(tactile 盲文手表,senseg的觸感平板),眼球追蹤(jins meme判別疲勞),智慧戒指(手寫,手語翻譯,MYO肌肉收縮做控制,RlTOT在手上當螢幕),BCl(腦波運算介面)。智慧紡織(衣服,貼片,鞋襪)
三)智慧奶嘴(pacfi), 導盲鞋,外骨骼(人造機械義肢,3D義肢Robohand。
四)loT經濟=prosumer/maker economy
接下來mokoversity.com創辦人jollen chen 主講WOT(W3C,開放的IOT Cloud)他是創客學院及wotcity.com新創人,是個hacker。他提出新的通訊技術http://到websocket ws://及 coap:// 有 rest object and physical web.
這位陳俊宏先生有些料,只是講得太深入科技而不易理解。他提到coap取代http,用UDP取代TCP協定,使IOT裝置間可以很輕資訊量互動。IOT未來3大議題,隱私,安全及個人化。因為現在手機或裝置都是大公司製造他們會埋碼無償取得你的個資,集中化大資訊中心。未來則可自己製造手機及軟體,用open的標準,個人化硬體,自己的自由雲,則不再擔心隱私和安全。
Http://mbed.org 是ARM建立的組織。而他與潘昊,馮玉麟,胡翔等合組 openmbed.org 計劃。硬體商有的敏捷製造可協助。他新創公司wot.city 近期會上線,他要找共創合夥人。他不靠賣原始碼賺錢,而是在來來他的wotcity 會用openbed 技術來做成模組供用戶自建手機及lOT手環,他提供雲給人儲存,他要賣雲空間,分析及服務。
晶睿通訊范姜士武的介紹,QT@Taiwan 的粉絲團。QML來打造程式。原來他是在幫qt 這個公司的產品站台,太過技術了。有興趣可到http://qt.digia.com 取得更多資料。
鋼鐵人實作聯盟蔡政和先生介紹他看到maker的機會及產業思維。有關他的嵌入式自由軟體聯盟http://www.oesf.org.tw 鋼鐵人實戰聯盟則在facebook上搜尋MONSKER。因為時間關係,他說的不多。
最後一段是由北科大教授李仁貴提出智慧量測服飾在健康量測。他提到PC時代來到智慧行動裝置的時代,也同時帶動了穿戴式裝置的風潮。只不過,究竟穿戴式裝置如何定義呢?根據市調機構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認定,可穿戴式電子裝置定義須符合以下條件:
1.具有一個CPU硬體;
2.具有可自行設定功能的軟體裝置;
3.系統可穿戴於使用者身上;
4.具有線/無線通訊裝置連結穿戴者電腦;
5.穿戴智慧型紡織物具有GPS、RF或不同目的的感測晶片。
電子互動式紡織品擁有很大的潛力,可改善目前人體保健的常規,以提供監測呼吸、心律、應力程度、及身體溫度等資訊,電子紡織物可以增加病人的行動性、提供便利性及改善有健康問題者或殘障者的生活品質。高效能電子運動服還可以用來追蹤以及強化效能,尤其是在健身房的建身者,以及體能極限運動的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