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2014

創業小聚心得

今天參加某雜誌社主辦的創業小聚,聽到幾位創業者的分享,並了解今天幾位出席者介紹的新東西,了解這個活動參與者的形態與互動機制。

今天我到的時間比較晚,第一位報告者是運動相關的app,他們從飛輪運動結合音樂或MV出發, 透過鼓勵飛輪運動者聽音樂,或配合MV律動,收下載費的獲利模式。接著,如果使用者想要真實體驗, 則介紹飛輪音樂的運動教練,或是脊椎專家鄭老師,幫助使用者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態。

第二位是做生物科技的創業,他們利用簡單的測試工具,幫助豬隻精子的活力分析,提供豬農育種配種,另一方面他們設計外接IPAD的顯微鏡, 讓IPAD當作顯微鏡的畫面,幫助需要顯微鏡分析的學生。這個模式主要是技術,獲利模式在賣設備。

第三位是做粉絲團購物,他們提供一個app,讓粉絲團經營的小編很快的做出一支app,然後他們提供金流服務,幫助粉絲團經營者導購,賺取導購收入。

第四位是做推播互動的密碼,簡單說,如果某些網站採用他們的服務後,這些網站就不需要消費者記憶密碼,消費者在網頁上需要進行交易時,網站會退播驗證到手機上, 手機確認後才回到網站上完成交易。這種應用也可以拿來作為網站電子商務的身分驗證,但不需要消費者輸入密碼,而是拿手機當作驗證樞紐。例如用手機當作ATM取款的身分辨識,不需在ATM輸入密碼,而是在手機上取得一組認證碼,動態輸入這份認證碼到ATM取款。

來賓當中, 有幾個有趣的服務,(1)有人提供快速app產生器, 讓使用者快速的製作app;(2)有人協助製造商把少量商品,到國外的電子商務網站上架,並且提供物流金流服務,(3)有人提供便利商店的電子看版,未來可作為電子看板廣告的機會;(4)有人提供雲端記事本的服務,類似Evernote,但更容易上傳與分享。

活動的下半段,邀請方略顧問的林先生協助創業者做創葉診斷。它採用 business model generator  的9宮格模型協助分析創業成功的要素。創業需要考慮9個要素,而不是有其一而自認為可以成功。這說明單單有技術, 或是有生意概念,或是有市場機會,都未必能夠成局。

他給了一些思考點頗有意思的,列下來參考:
(1)創業成功的三要素:遠景,獲利模式與執行力。 許多人花太多時間在選擇解決方案,相信自己的技術,產品或團隊成員。但是沒有好的獲利模式或執行力,創意,技術,團隊都惘然。
(2)創業者須具備的能力: 動態的結構思維,視覺化/圖像化呈現,說故事說服人。面對外在變動與不確定性,思考要活絡變動,看機會看未來而非僵硬;簡報要視覺化,快速抓住人的眼球;用一張適當的照片,手繪的架構圖,勝過千言萬語;用小故事讓人記憶,勝過長篇大論。
(3) 創業者必須經常反思,你的觀點是什麼?(他必須有差異化的主張,對消費者與市場有不同的看法),你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及影響力?(消費者願意掏錢的理由是什麼?你必須有附加價值),你如何讓別人相信你能做到?(你要建立消費者與投資人的信任)

整體來說,這是很有意思的聚會。現場大約100多人,大多對創業這個話題有興趣, 可以互相交流。

8/18/2014

物聯網的大未來

本期的今周刊封面,斗大的字寫著‘台灣下一個翻身的機會-物聯網“, 想到最近電腦展期許多製造業大佬都在吹捧物聯網的商機,而我研究物聯網三年多,卻一直沒有看到明顯的改變契機。我納悶,我哪裡不夠聰明?

買了一本雜誌回家細讀,WOW,原來高盛證券三個多月來連續發了四篇稿子,點出這一波新經濟浪潮,物聯網。他用sense,說明物聯網能 sensing the environment, efficiency, networking, specialized, everywhere。根據今周刊歸納的原因,物聯網會在2014發生,是因為產業環境成熟,製造成本降低,網路普及與數據能力提升。

今周刊以韓國松島的觀察作為成功案例來分析,她列出4個驚奇, (1)智慧型手機下載一個連接, 透過網路就可以租車,並且當作鑰匙,將汽車開走;(2)計程車上,手機掃車上的NFC,就可以立刻將車號路線都傳到雲端;(3)路口監視器再進化,只要有歹徒的車號或相片, 很容易可以透過監視系統與影像辨識抓到歹徒;(4)路燈上安裝感應器, 自動判別天色,開燈與關燈。其外,智慧家庭的應用來自于家中電器開關, 手機控制燒開水,溫濕度超標警報,居家安全回報手機,自動喂寵物,聰明藥罐提醒,偵測睡眠的手環,與家中體重計自動經過手機上傳雲端。

根據今周刊的分析,台灣最大的機會是感知器的生產製造, 其次是無線傳輸模組, 再來是系統整合商,最後才是應用服務層的創新。最後一項才是最大的利潤所在,但台灣吃到的機會不大。

看完這篇報道,我並沒看到特別新的應用需要4G的高速度頻寬,也沒有看到跟3~4年前的環境有重大的改變因子。韓國的例子,這些應用並沒非物聯網不行的必要性, 而且他們都有其他的更省錢的做法。(1)網路租車,憑著手機簡訊或列印的存證,去租車場換鑰匙取車, 順便檢查車況,確認車上的刮痕與相關問題,不滿意再換車。(2)上計程車前手機叫車,用app或語音記錄車號上車地點等,(3)現在就可以做到, 這無關4G,(4)現在也可以做到, 只是全面換裝感應器的必要性不高。智慧家庭的應用, 也不需要4G, 現在就可以使用這些服務, 只是消費者使用行為尚未接受而已。

以上的新應用, 另一個問題就是資安的問題,以及物聯網資料的可信度, 物聯網設備傳輸的可靠度,最重要的,這些應用都有更便宜的替代方式, 沒有看到消費者或廠商願意花更多錢,或提高資安風險,只換取消費者多一點點的便利/效率。

看完這篇報道,也許作者也還沒有看到真正令人振奮驚奇的應用,也不是專家能夠想到能賺錢的獲利模式。物聯網,未來幾年內會有數百億個感測器安裝起來,這也許是夢,也許是把所有小配件都計算進來,也許少數應用可能大發展。現在市場還不清楚, 只能再認真看看。

陳明哲教授的文章平台

陳教授是我很欣賞的老師, 謙謙君子, 講話不疾不徐, 他到台灣來講課很多次, 也有幸聆聽啓發多次。他成立一個“明哲平台”,提供他受訪的記錄,一些文章著作的出處,以及近期活動的訊息。則是很有意義的網站,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http://www.mingjerchen.com

陳教授最近的文章, 刊登在復旦大學商學知識網站上, 是由他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對談。討論如何培养当代的“士”?他們把士,當作從道不從君,有使命的人,士加個心等於志,所以有心之士為志。孔老夫子說,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從不同文字中,兩位現代的學者抽絲剝繭,希望找出士的真正意義。
       從前的士是君侯奉養的食客,後來包含被皇帝延攬的各級官員, 也有人把讀書人當作士,到了現代,兩位學者建議把有為的企業家當作士。陳老師希望EMBA的學生,都能立志修心,立群立業,然後文化雙融(又中又西), 肩負社會教育的使命,用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襟,來為社會奉獻。  
http://bk.fudan.edu.cn/d-1376283433561

談到文化雙融(ambiculture),這是陳明哲教授近年推動的東西方文化融合,他與台灣的施振榮先生開了王道薪傳班,鼓勵中國的夏學與西方的管理學適度融合,
摘自網站:“现代世界已经由「西方领导东方(West Leads East)」转向「西方遇见东方(West Meets East)」,新一代领导者与企业必须能融合东、西文化,取其最优、而避其最劣,对新思维抱持开放态度,超越全球化的差异与分隔,并有能力发现其它文化与商业典范的智能与长处,同时,也要能够兼容合作与竞争,平衡社会公益与私人利益、人际信任与法律关系、团队合作与个人成就,尽毕生之力同时追求专业成就与人文关怀的极致。具体来说,就是展现中华文化「人-我-合」的精神。”

他的文化雙融文章發表在管理學家雜誌,2014/5月號。他的許多想法,可以從他的網站中的媒體專訪中看到:
http://www.mingjerchen.com/news/news-coverage/

我最早認識陳教授,是因為他的動態競爭模型, 他提出的觀念與邏輯非常實用,包含AMC, MC-RS等工具,都可以拿來當做工作中的思考方式。
摘自網站:“动态竞争是以中华文化与哲学为根基,融合西方社会科学的长处,并经过三十年的淬炼所形成的策略视角。它不像五力分析止于产业,也不像SWOT分析止于企业本身,而是把竞争进一步拆解到具体的行动层次。更明确地说,竞争的本质是厂商间一连串行动与响应的交换攻防过程,厂商的攻撃成效取决于对手的防守与回撃程度。因此,动态竞争观点贯穿哲学/文化、系统性知识、案例/经验及应用工具四个层次,帮助企业思考在采取行动前如何避免、降低或延缓对手的响应,如何事先预测对手的响应,以及如何洞察攻击者的行动以便适切地反击。”
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可以購買他的書。
繁體版:陳明哲,2008,動態競爭。台北:智勝。(2010二版)
简体版:陈明哲,2009,动态竞争。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陳教授近年推動夏學管理,他是從他國學的大師愛新覺羅毓鋆先生,那邊學到春秋以前的古中華文化,然後希望發揚光大。關於毓鋆, 也是我在大學時代,到天德黉舍跟他學了兩年到四書,論語和人物志。他是滿清遺老, 卻在台灣推廣夏學不遺餘力。陳教授,從春秋繁露到四書論語中,找到許多中國文化適合的管理特質。這部分,對我們學習現代西方管理學為主的人, 會感到很新,卻又很貼切。關於毓鋆,可以從以下連接有更多的了解:
http://www.mingjerchen.com/key-concepts/xiaxue-and-management/

關於陳教授
陈明哲;美国维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  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企业竞争战略,华人企业战略研究
现任美国维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讲座教授、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管理评论》副总编、香港中文大学资深研究员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全球著名企业竞争战略专家,华人企业战略研究权威。

照片來自陳老師網站

8/13/2014

智慧用車的市場-從UBER談起

最近台灣也出現UBER的叫車服務,消費者可以透過app叫UBER的私家轎車來接送,這種轎車本身不是營業車(計程車),就是一般的有車的人,因為車輛有空閒可以載客,就透過UBER的媒介,可以載客賺取外快。

對消費者而言,如果花同樣的錢,打電話叫計程車與UBER的私家車,如果後者有比較好的服務,當然選擇後者。另一方面,UBER可以協助並車共乘,讓上班時間一群附近的乘客,共同搭乘同一班車,彼此分攤成本,而駕駛可以比載一個人更多的收入,駕駛也很樂意。這就是智慧用車的服務。

智慧用車和計程車的差別,在於叫計程車無法挑選計程車的車款與新舊,計程車可能是搭行的,車輛可能較舊。智慧用車,通常可以選擇車款新舊,也可以較有彈性的選擇自己想坐的車款。計程車的費率受到政府的管制,價格沒有彈性,因此無法驅動司機提供較佳的服務。智慧用車,則可以差別定價,並且可以對司機評等,並透過app先看到司機的長相與車輛的樣式,對消費者有較好的選擇,也可能須付出較高的費用。

根據中國智慧用車的分析報告,消費者選擇智慧用車的主要原因是車型豐富選擇多,預定與支付便利,優質的性價比等。從2010年易到用車開始,2013年Uber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順風車與AA拼車加入市場。

Uber 的用車服務分為很多等級:
UBERX,經濟車款的拼車服務,共乘節省消費者成本
UBERTAXI,類似計程車服務,計程車可以加入UBER,
UBERBLACK,豪華私家車,目前中國與臺北都是這類的車
UBERSUV & UBERLUX,更加高檔的私家車

前兩種等級的車輛,可能屬於租車公司所有,司機向租車公司登記租車,然後從事載客服務;後三種私家車,通常由司機或租車公司承包較高端的市場,定價也高,服務就要求一定的品質。

智慧用車的市場還在起步,但目前就容易碰到與現有出租公司(如全峰派遣)和計程車公司的業務衝突。智慧用車,必須在服務上更加做到差異化,才容易提高收費以及創造經濟量,例如跟觀光產業結合,提供較長途的載客與觀光服務;結合食衣住行的特殊服務,增加在地化支付電子商務,讓乘客在車上不只是打車,還能有其他的資訊與購物衝動。

以中國市場預估,未來幾年會有數十倍的成長,這個趨勢存在,但如何促成有待更多創新服務模式與資通訊裝置的加入。

行動行銷的趨勢與想像

觀察最近的行動廣告市場的趨勢,中國的行動廣告市場生態也在變化,和去年這時侯看到的最大變化,就是增加了幾個新角色。這些變化,相信很快也會影響到台灣的市場。

去年以前,廣告主-MAN(行動廣告平台/連播網)-行動媒體-受眾; MAN(廣告平台/連播網)扮演關鍵的角色,也負責媒介廣告主,受眾與中介的開發商。連播網的角色很關鍵,也很容易找到幾個主要的連播網,例如admob, domob,madhouse, inmobi等。

今年看到的趨勢,廣告主到行動媒體間,增加了許多角色,把MAN(行動廣告平台/連播網)的角色窄化甚至擠掉了,這些角色包括:ATD,DMP, DSP,ADX,SSP,aggregator,等等。簡單說明這些角色與舉例從事的業者:
(1)ATD:廣告代理商績效整合的平台, 例如廣告代理商有名的安吉斯集團,自己建立一個統籌發送數位廣告,並且彙整投放績效, 然後回頭修正廣告投放分配的平台, 叫做AMNET。ATD自己不經營連播網, 後端接到DSP或連播網,只要管理好後端的投放績效, 然後進行修正即可。
(2)DMP: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負責統整受眾行為資料,提供大數據分析給DSP或MAN, 作為精準投放廣告的數據來源。例如易傳媒或力媒科技,他們跟不同的電商或網站業者蒐集受眾網路行為, 然後回饋到連播網或DSP平台上。
(3)DSP:demand side platform 負責統整廣告主投放廣告所想要掌握的受眾屬性的需求,比對DMP的資料,把廣告投放到適合的MAN或ADX,DSP另外扮演RTB的角色, 他計算同樣的受眾屬性需求,投放給不同的MAN/ADX,那一個價錢最經濟實惠, 而且在那一個時間點/那個區域/那些板位投放成本效益最佳?例如易傳媒,appflood 就是這類業者。後者還經營ADX,前者則接到不同ADX,因此可以看到不同的經營模式。
(4)ADX:advertising exchange 是指廣告交換中心,這些業者的平台串接了許多大流量的連播網,或是像Google, facebook本身就有很大的廣告流量自己把廣告平台開放API讓DSP來接接,他們賺取些微的交換過水利潤,媒介DSP與SSP。例如youku, tanx,appflood, 芒果廣告等。
(5)SSP:supply side platform 負責接接不同的開發商的app板位 (媒體),提供開發商競價的分潤收入,他們則把開發商的板位,通過競價銷售給ADX或連播網。例如芒果廣告,或adview
(6)aggregator:移動聚合平台,功能待查,例如芒果廣告,或adview

就廣告類型來說,隨著4G的推展與技術的進步,分類方式也變得很多元。
(1)廣告形式,分搜索(如Google search),文字,圖片(橫幅,半屏,全屏),視頻(前貼片,後貼片),社交媒體的原生性廣告(如FB),任務牆,app store
(2)廣告誘因,激勵性(提供點數或贈品)有否
(3)計費方式,CPM(曝光),CPC(點擊),CPV(視頻),CPI(安裝), CPA(激活/留名單),CPE(互動/轉發/關注),CPS(銷售量)
(4)購買方式,傳統,RTB

行動行銷的領域較大,包含行動廣告,簡訊/即使訊息推播,二維條碼,app 推廣等,許多的變體與應用隨著技術發展而推陳出新。許多模式也還在演進中。

最近看到台灣的時間軸推出了Q-bon的服務, 也就是在開發商的app上埋一個信封,可以透過推播或消費者點選信封後,收到廣告主的好康優惠。是COUPON的另類發送方式,收取COUPON發送的廣告收入。Q-mart提供中小企業快速開店的套裝app與網站,吸引小企業商家在遠傳/時間軸的商城上推廣,立意是幫助小店家快速上線,也增加他們商場的多元性。加上Hiiir Fresh 的推薦資訊網站,推薦商家的商品,也希望消費者多來這裡逛逛蒐集新資訊。遠傳在這個行動行銷還有個優勢,就是他有關係企業happygo, 這個公司已經有1000多萬的實體會員,有上萬家實體合作的通路店,累積許多點數可以和虛擬電子商務整合。遠傳本身是電信公司,而遠東也有銀行,具有金流與金控的優勢。這部分還有許多行動行銷的發展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