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2017

創業諮商

兩個朋友來談創業,他們滿懷夢想,卻顯然徹徹底底的不是人間煙火,因此給他們一些當頭棒喝。

他們在創業競賽中,只估算了銷售單價與硬體的生產成本, 就算出一個很高的毛利,進而期待很快的賺大錢。一位希望在中國市場發展,另一位期待進軍美國。他們顯然都不是在商場上經歷的人,很天真的想像,如何把市場做大。

我給他們幾個思考點,首先是他們有想過行銷的重要性與需要的成本?進軍美國, 要與當地的代理商,服務商,通路商,行銷品牌合作, 他們準備花多少錢?他們以為每年如果要做3億台幣的營業額,只需花個幾百萬的廣告費就夠了?我提醒他們,通路的獎勵,品牌代言人的籌碼,門市的裝潢,售後的服務,那些不用錢?做三億的營業額,剛開始,搞不好需要5~6千萬去打美國的品牌市場,加上通路佈建,當地法律或政府的公關,門市旗艦館的佈置等等。

其次,我問他們員工如何來?如何確保在美國與中國的員工向心力,以及不會竊取公司機密後,自己去發展?人是公司最大的資產,也是最難管理的。

我說,財務管理很重要,不是找一個會計師就可以搞定。他們的資金來源? 政府科專?銀行借款,舉債,股東權益?他們想過要燒多久的錢才可以當月有盈餘? 要準備多少的營運資金?

我提到,市場競爭策略,如何設下門檻讓追隨者不會超越? 他們的技術門檻不高,在中國,被後進者抄襲的時間,也許只要3個月,他們沒有成本優勢,也許可以訴求台灣生產的品質優勢,但是,這有多大的門檻?

我說,他們必須多個收入來源,不要賭在一個商業模式上,畢竟一旦開門,就要有多少張嘴巴嗷嗷待哺,如果還沒實驗成功的商品,就全公司押寶,真的風險很大。如果有特殊專長的優勢,先做一些小產品賺零用錢,來維持住公司的自主不賠錢;或是很會行銷,拿到一筆燒不完的資金水位,這都是必須認真思考的。

最後,我提到想清楚沒有,他們的定位是什麼?是要轉硬體的錢? 是要做行銷賺流通的錢?還是要做軟體開發,賣軟體或服務?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獲利模式,也就需要不同的賺錢本事,他們有嗎?

我告訴他們, 世界上不容易看到淨利30%以上的新創商品,他們憑什麼認為他們可以想到或做到別人做不到的生意?他們如何避免關鍵零組件廠商,學走他們的模式,半途殺出呢? 深刻想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