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2016

分享經濟下的創新一吳學良

二次大戰、1941年美國只有三艘航母、1945包圍日本時已有100艘航母
美國大國、就有足夠的力量、日本小、就別跟大國比規模經濟
中國雖大、卻自由彈性的開放新科技和法律、
台灣雖小、卻四平八穩的尋求全民的認同、反而失去彈性

分享經濟、airbnb  会勝出不是因為它拥有資源-而是用別人的資源來做_奠基在別人的資源之上
如果大國(美、中國)決定要做的事、小國不要去對抗競爭、而是加值

lawrence lessig 最早提出collaborative, rental, peer economy、也許是sharing economy 之起頭

以往很多中心的机构具有trust, access, power, 現在变成沒有這個中心角色

collaborative economy   包含生產、消費、教育、金融

共享消费方式·生活型態(住宿)、共享服務(交通)、無形服務(到家)

三模式~B2C、B2B、P2P

出現情況在供需之落差~供應不足、閒置資源、地區或時間限制、供應量增加造成質的变化_因网路而得到突破

why sharing economy happens?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 GPS
Timing- Financial crisis 影響对中央机构的信任
Cost- Service cost increases so as to stimulate lower cost solution
unused resource- Car and house 是两個欧美較多閒置的東西可拿出來
peer trust- 美國人民信任基礎、P2P才容易發生

觀光旅遊業最有潛力、 講來講去仍只uber & Airbnb
使用者流動性高
使用的覆蓋半徑大
資產安全性高及差異性大

机会在那?
效率增加閒置資源之運用、如住宿
差異化的內容、如住宿之早餐

須調整
與傳統產業對話溝通、利益平衡、如Uber和taxi 公会
(記取napster失敗經驗)
要有配合机制保障品質
和既有市場合作或並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