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思考,快與慢 作者: (美) 丹尼爾·卡尼曼
譯者: 胡曉姣李愛民
發行時間: 2012年07月01日
丹尼爾·卡尼曼是位格外令人興緻盎然的思想家,是現今在世的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因對判斷和決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戰而榮獲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研究打開了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對理性與幸福的研究以及行爲經濟學的新局面。本書就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在書中,卡尼曼會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創新之旅。他認爲,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爲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采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爲了使讀者真切體會到系統1和系統2這兩個主角的特點,卡尼曼介紹了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爲實驗,指出我們在什麽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什麽時候不能相信;指導我們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不同技巧來避免那些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失誤。
序言
第一部分 系統1,系統2
第1章 一張憤怒的臉和一道乘法題
行爲與注意力
系統1遇到麻煩,系統2會出面解決
沖突與自我控制
看上去不等長實際上等長的兩條線
兩個虛拟出來的角色
第2章 電影的主角與配角
瞳孔是人類思維活動的靈敏指示器
爲什麽我們看不見那隻大猩猩?
第3章 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又累又餓的保釋官司更可能否定保釋申請
脫口而出的錯誤答案
今天得到1 000美元,1年後得到1萬美元,你選哪個?
第4章 聯想的神奇力量
啓動效應:讓人不知不覺微笑的鉛筆
你會自覺投到盒子裏多少錢?
第5章 你的直覺有可能隻是錯覺
由記憶造成的錯覺
什麽樣的信息更容易讓人信服?
股票代碼上口,回報率也相對較高
創新是發生在能讓人聯想無限的環境中的
第6章 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從第一次的驚喜到第二次的習以爲常
簡的錢包是怎麽丢的呢?
第7章 字母“B”與數字“13”
是什麽讓你相信了那些荒謬之詞?
光環效應與群體的智慧
眼見爲實的想法往往讓我們倉促作出決定
第8章 我們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斷的?
看照片預測競選勝出者,爲何其準确率可以高達70%?
平均長度與總長度是完全不同的數量概念
與強度等級匹配的描述
思維的發散性讓我們作出直覺性判斷
第9章 目标問題與啓發性問題形影不離
找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來作答
立體啓發法:遠處的物體看上去更高大
情感啓發式:因爲喜歡,所以認同
第二部分 啓發法與偏見
第10章 大數法則與小數定律
小樣本的出錯風險可能高達50%
信任多于質疑的普遍性偏見
對随機事件作出因果解釋必然是錯的
第11章 錨定效應在生活中随處可見
對錨定值的調整常常是不足的
暗示就是一種錨定效應
作爲這幢房子的主人,你能接受的最低售價是多少?
錨定效應何時适用,何時不适用?
第12章 科學地利用可得性啓發法
意識到自己的偏見有利于團隊關系融洽
偏見會影響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看法
第13章 焦慮情緒與風險政策的設計
被閃電擊中與食物中毒,哪種意外緻死率更高?
如何避免小概率的風險事件演變成公共危機?
第14章 猜一下,湯姆的專業是什麽?
依據典型性作出預測是下意識的行爲
典型性啓發的兩宗罪
用貝葉斯定理來約束直覺
第15章 琳達問題的社會效應
琳達不可能隻是一名普通的銀行出納吧?
少即是多的邏輯悖論
第16章 因果關系勝過統計信息
因果關系基礎比率與思維定式
我們并沒有自己想的那樣樂于助人
第17章 所有表現都會回歸平均值
第二次的表現與第一次并無因果聯系
回歸現象的意義不亞于發現萬有引力
第18章 如何讓直覺性預測更恰當有效?
偏離預測方向的直覺
對直覺性預測的偏見進行修正
兩位教授候選人,應該選擇哪一位?
第三部分 過度自信與決策錯誤
第19章 “知道”的錯覺
後見之明的社會成本
真的存在能讓企業基業長青的秘訣嗎?
第20章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士兵測評的有效性錯覺
投資股票的技能錯覺
主觀自信與專業文化認知錯覺的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專家預測的準确度比不上扔飛镖的猴子
第21章 直覺判斷與公式運算,熟優熟劣?
專家預測比不上簡單運算準确
讓許多業内人士煩惱的運算法
“閉上眼睛”的直覺判斷比主觀判斷更可取
第22章 什麽時候可以相信專家的直覺?
直覺就在眨眼之間
專家型直覺的習得
環境有規律可循,直覺才可相信
直覺的對錯評估
第23章 努力養成采納外部意見的決策習慣
比起外部意見,我們更偏向内部意見
規劃謬誤:過于樂觀的計劃随處可見
減少決策錯誤的有效方法
第24章 樂觀主義是一柄雙刃劍
樂觀主義者過度自信的代價
競争忽視:爲何大片會紮堆上映?
是你太糟糕而不是我太笨拙
事前驗屍:部分克服樂觀偏差的方法
第四部分 選擇與風險
第25章 事關風險與财富的抉擇
面對風險,我們不是理性的經濟人
伯努利的财富效用理論錯在哪裏?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論
面對财富,你會選擇規避風險還是冒險一搏?
損失厭惡:對方損的反應比對盈餘的反應大得多
前景理論無法應對令人失望的事
第27章 禀賦效應與市場交易
人們爲什麽不願意割舍自己已擁有的東西?
像商人那樣思考和交易
第28章 經濟交易的參照點——公平性
目标就是參照點
我們爲什麽不願意改變現狀?
商人提價或降低員工工資的行爲公平嗎?
第29章 對結果可能性的權衡
可能性效應與确定性效應
著名經濟學家也難逃阿萊斯悖論的陷阱
決策權重的大小取決于人們的擔憂程度
四重模式:可能性與決策權重的關系模型
可能性效應影響下的風險決策
第30章 被過分關注的罕見事件
你認爲一支三流球隊獲得NBA總冠軍的可能性有多大?
畫面感越強,決策權重越大
對風險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決策可能截然相反
罕見事件又爲何會被忽視?
第31章 能帶來長遠收益的風險政策
寬框架還是窄框架?
聰明的投資者不會每天都看股票行情表
風險政策可能抵消風險厭惡的偏見
第32章 心理賬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的?
你會賣掉盈利的股票還是虧損的股票?
哪種選擇會讓你更後悔?
因爲害怕将來後悔而作出不理性的選擇
第33章 評估結果的逆轉
開啓經濟學與心理學的跨界交流
綜合評估引發偏好逆轉
同類案件判罰的力度爲何不一樣?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應,讓生活更美好
情感的框架效應很難抵檔
用框架性政策助推人們作出更好的選擇
第五部分 兩個自我
第35章 體驗效用與決策效用的不一緻
如何測量體驗效用?
記憶自我誇大了痛苦體驗
記憶沒那麽可靠
第36章 人生如戲
比起整個人生,我們更在意人生的結局
關于上一次旅行,你還能記起多少?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測量經驗自我的幸福感
幸福的方法
第38章 思考生活
生活滿意度: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被放大了的幸福錯覺
千萬不要忽略時間的作用
結語
附錄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斷:啓發法和偏見
附錄B 選擇、價值以及框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