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15

物聯網-中介軟體與平台的需求

蘋果公司的homekit 在去年8月推出後,歷經一年,並沒有太大的聲量,6月9日的蘋果大會,對homekit的著墨也很少。我們可以說,蘋果的homekit訴求一個封閉系統的生態,相關設備還要經過蘋果公司的認證,這樣的可選擇設備可以說很少很少,設備商願意加入的意願也會降低。

大多數的物聯網應用,如智慧建築,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防災,智慧電錶等等,是屬於點對點的資料傳輸,設備間的互動很少,而且屬於企業或醫院或某些機構獨立封閉營運的應用,因此,系統設計可以把服務從終端感應器,閘道器,傳輸,雲端處理,後台,整個一條鞭的提供服務。比較不需要太多的跨平台互通性,或是跨平台傳輸的整合。

目前唯有智慧家庭為核心的應用,包括家庭的攝影機,家庭的防盜設備,溫控,電氣自動化,節能,到居家看護,整套以家庭為核心的關聯服務,面臨到傳輸標準,設備互通性,設備擴充性,與資訊安全的漏洞。也是許多國際物聯網標準想要涉入的領域。

智慧家庭受到所有業者重視的原因,是因為個人化的3C市場基本上已經有手機為核心滿足了,企業的應用(包含工廠自動化,物流金流資訊流的自動化)大多一條鞭的整合且封閉,小業者或服務提供者難以和大的IT廠商或SI廠商競爭。剩下家庭這塊,似乎可以和個人化銜接,而且需要跨服務與跨設備互動,似乎是塊沒有領導業者的蓬勃新生地。

話雖如此,智慧家庭的標準十分欠缺,也暴露許多資訊安全的漏洞,以下簡單說明:
(1)感應器到閘道器間的傳輸標準混亂:例如DROPCAM 透過 WI-FI, AT&T的車庫門窗感應用ZWAVE,昨天介紹的LINKNEXT是用藍牙,許多台灣廠商用ZIGBEE。不同品牌之間的產品,因為傳輸技術不同,相通性就不佳。消費者要放進新產品,就不容易。
(2)家中要不要物聯網閘道器,各家服務架構分歧:DROPCAM 不需要閘道器,全部讓裝置連到雲端與溝通;AT&T的方案除了攝影機外,其他都需要物聯網閘道器來整合。有了物聯網閘道器,就限制其他感應器必須和閘道器匹配。反之,沒有閘道器,卻增加不同感應器之間的互通性與整合的困難。
(3)家裡的閘道器,與其他家電,與攝影機等的溝通靠什麼標準?homekit,google,samsung, OIC(intel主導的聯盟), Allseen(Qualcomm主導的聯盟) 都在設計讓家中不同聯網裝置間如何互通與互動。
(4)這麼多裝置(感應器或閘道器或獨立聯網物聯網終端)的身份辨識,安全防護與handshaking 機制,有一些雲端平台(如GOLGI)就在處理這類的需求。
(5)資訊安全的問題;包括消費者個人隱私的保護,感應器或控制器的密碼或啟動碼不會被竊取(例如駭客竊取到用戶的車庫控制指令,或是大門鎖的數位密碼,就可以輕鬆的侵堂入室了),感應器與閘道器的配對與擴充性(今天裝了2個感應器,明天加裝1個,不會連到隔壁類似的閘道器去或被商家動手腳密藏針孔吧),後端平台的資料如何不會被竊取或駭客入侵,攝影機的資料處理,如何不被中途劫走等等。

目前投入智慧家庭物聯網的業者,包括系統整合商,硬體(感應器或閘道器或攝影機)廠商,資安保護的伺服器或終結軟體廠商。不同角色,都在凸顯自己的價值,與發表白皮書。但他們都是技術論壇與討論,鋪陳出技術的可行性。

但從現實來看,多少消費者願意付費使用?消費者對居家監控/自動化控制/節能等需求,有迫切的需要或感受到價值嗎?這才是基本的商業問題,如果沒有消費者願意付費,技術再統一再完美也無法成就這個事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