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把這兩個主題混為一談,我就簡單說明一下,這兩個主題的動向與發展:
在網路時代的電子商務,交易中的支付方式,可以是(1)線上支付,(2)ATM轉賬,(3)貨到付款,(4)門市取貨付款。其中的線上支付,傳統是輸入信用卡的號碼,然後線上刷卡。電商平台為了服務客戶,可以用電商帳號綁定信用卡,就可以節省消費者的不方便。只就是第三方支付的濫觴。
支付寶是幫消費者開個戶頭,消費者可以把錢先儲存進來,類似預付卡的概念。財付通,則是類似電子錢包的概念,讓消費者先綁定銀行卡,需要的時候再從銀行的戶頭扣錢。這種交易,就是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先從電腦線上交易開始的,但是在手機上應用支付寶與騰訊財付通,才開始大量普及的。
行動支付,泛指在手機上進行支付的行為模式。
(1)線上支付,從PC移到手機的行為都算:信用卡/銀行金融卡的app, 第三方支付的app,支付方式與邏輯, 手機和PC沒太大改變,只是都用mobile app執行。
(2)QR扣 app, 這不是支付模式的改變,只是在引導消費者支付前,用app提供掃描 QR code 縮短查詢與支付流程。支付的方式還是可以比照線上支付的流程。
(3)beacon app,這也不是支付模式的改變,只是引導消費者或推廣的方式。支付方式,還是比照線上支付流程。
(4)NFC 近端支付,不管把NFC/SE(security element)存放在手機/SIM卡/SD卡/雲端,只要透過手機感應的,都屬於行動支付。以下說明4種NFC的做法。
NFC的做法,可以參考3/30前一篇行動支付的新聞剪報資料。
(1)封閉的NFC系統, 例如悠悠卡公司,把NFC模組放到SD或SIM卡中,每次交易感應時,就類似現在的悠悠卡刷卡。
(2)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透過第三方的交換中心提供雲端平台, 並且發放SE,每次交易,手機端的SE會核對TSM的資訊,確保交易的安全。SE可以是,放在手機基板,SD卡,SIM卡。
(3)HCE,這是GOOGLE 未來一代的ANDROID系統,內含SE軟體讀取功能,SE不必作在SIM/SD卡,而是存在雲端,省去電信業者從中作梗。但資安卻成為問題。
(4)apple pay,採用自家的token 與安全輸入驗證的技術,不需SE也不需 TSM, 而是借重VISA/MASTERCARD 的支付交換中心,處理支付。
詳細的技術與分析,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文章。以上只是簡單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