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2014

什麼都能賣(3) -Amazon 1994~2003

這本書的PART I 是描寫amazon 的前10年,作者用 faith做標題,描寫一群員工和股東,秉持一個信念,把賣書的網站經營起來。這10年,當然還有在不同領域佈局,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在書籍的銷售,然後擴展到音樂與DVD。

第一章,1986年bezos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然後在華爾街工作4年後,加入DESCO, David shaw 創立的財務公司。他在這裡認識他老婆,結婚,然後也認識許多後來amazon的朋友。
第二章,1994.8月,bezos 創立了amazon,他的第一號員工Shel Kaphan,是個駭客也是很厲害的網路工程師,他們從1萬美金開始創業,然後慢慢建立規模,在1995年開始第一個客戶。初期的資金大多來自bezos的家人,1996募資到100萬美金,開始擴充硬體,並且大局招募優秀人才。bezos只要挑選最優秀的高才生。到了1996年營業額來到1600萬,而市值估計來到6000萬美金,因此Kleiner投資800萬美金資本。當時的實體書店大戶BnN(barnes & Noble)也加入線上賣書,他們以為只要架設網站,就叫做電子商務,就可以把amazon打倒。1997
amazon準備IPO,這時BnN 趁機提告,說amazon 的廣告不實自稱earth‘s largest bookstore。這個訴訟反而幫了amazon的知名度。
1997年bezos 從walmart 挖角了 rick dalzell, 這位工程師的專家成了CIO, 他幫忙amazon
在持續擴張中,需改進的電腦系統做根本的修改。但他的來臨,就把bezos的好友與第一號工程師kaphan 給冷落了,2年後kaphan提出要走,bezos毫無珍惜的熱情,放任老員工走了,bezos的態度,突顯出他的無情與績效為中心的管理哲學。
第三章,1997年到1999年底,amazon 持續擴張,董事會找來一位COO Galli 來輔佐 Bezos,當然也透過galli的經驗來為amazon 做成本管理,甚至考慮用galli 來取代bezos。因為bezos 有個崇高的夢想,希望什麼都能賣,他想要花6億元併購ebay,他也學ebay 做拍賣,他又併購許多小網路公司,他也在佈局雲事業,他許多作為是超過董事會的管控,而董事會希望獲利,卻看不到bezos謙虛的回答何時可以獲利。董事會找來名顧問 Campbell 來評估,應該留galli 或留bezos。結果顧問建議留下bezos,於是董事會又找來另一位COO, 後來還是做不下去。終究,bezos 如脫繮野馬,董事會也莫他奈何。
第四章,2000~2003年,網路泡沫前後的這幾年,有位分析師Milliravi 持續的寫文章唱衰amazon 並不斷批評bezos, 而bezos在這段時間卻也做了不少創新事情(如推出 marketplace,商店街,free super saver shipping, 和walmart 談合作, 和target 談合作, 訪問costco 學習年費制度),但是他也做了一波大裁員,裁掉15%, 3000人, 使得公司內部氣氛很差。公司股價在泡沫前最高107元,最低來到10元, 真的很慘。但是經過風風雨雨,內部派系鬥爭與出走等, 2002年第一季amazon 第一次單季獲利 500萬元,2003年第一季營收來到10億元, 而且前一年度淨獲利,這些成績,讓分析師不得不閉嘴,bezos也趁機發了一篇新聞稿諷刺 milliravi, 他的新聞標題就是拿milliravi 的縮寫:meaningful innovation leads, launches, inspires relentless amazon visitor improvement.

10年的奮鬥過程,bezos 和Apple 的jobs 類似,差點就被外來的專業經理人給攆走,而不同的是Galli 很尊重bezos, 也公開說他不會效法Scully 攆走創辦人,結果,他自己先走人。在職場上的競爭,只有勝負,Galli 看似很紳士的退讓,但是不會因此而獲得美名。

bezos 是個性格偏執的人,他的態度就是不服輸,他就是想吃掉別人來壯大自己。換個角度來看,他有一種狂妄自大的毛病,就是要把別人比下去,預防性的打擊所有競爭者。

在它底下,只有員工對老闆的忠誠,卻沒有老闆對屬下的仁慈,任何人只要貢獻不夠了,就像水牛老了累了, 只有離開一途,老闆不會在乎你過去的成就,也不會憐憫你的處境。裁員,放棄曾經重要的編輯部門,放棄曾經打拼天下的老員工,在bezos 底下,每天都是reset,每個人都必須更加努力的工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