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2014

商管書籍無用論

日前跟一位媒體界的老總聊天,他突然談到讀商管類的書籍,沒有什麼用處。他的邏輯,也延伸到讀EMBA無用論。他以他自己的成功例子,他認為每個人在職場上遇到的情境或待處理的問題,千奇百怪,根本不是商學管理學的學者所能夠跳列出來或是預測得到,因此,他們根據某些假設或某些情境整理的邏輯,根本排不上用場。

他也是和我讀同一所EMBA學校,但因為大學沒有像我那麼愛唸書,沒有成為書呆子。他讀EMBA也是當作交朋友建立關係的平台,根本不認為向學校老師學習是他的目的。他平常靜坐,讀讀一些跟他產業相關的雜誌消息,偶爾讀一些有關的名人傳記,偶爾讀讀小說排遣時間。他已經很久不讀商學類的書。

我跟他說,他的觀點不對,盡信書不如無書,但不讀書只會窄化自己的思考視野。即使他再聰明,當他面對問題時,他過去的經驗或是思考判斷可能有既成的模式,沒有透過閱讀或和別人交流,他很難增加新的觀念。另外,看商學類的書,一定要知道每個作者也有思考的習慣與侷限,不能夠全然相信或是奉某派為圭臬,這時侯就要善用他的聰明去設身處地模擬與思考。有些作者提供的思考邏輯,提出的特殊異見,一本書中的一句話,都足以讓我們受用不盡。

我最近閱讀創業的書,不同規模和不同目的的創業者,他們看到的創業樂趣不盡相同,面臨的創業風險(如專利,競爭者訴訟,合夥人拆夥,)更是千奇百怪。有些創業者講精實規劃,有些講做中學,各種做法都有人成功, 也有人失敗。真的,我們沒有辦法找到一本聖經適用于所有情景,但是,多閱讀,從別人的經驗中,總可以汲取一些他們的經驗教訓,甚至於從別人的失敗中,避免犯錯。

談到與人的溝通談判,如何看人和選擇合作夥伴,這種處理人的書籍更是多元,有人用FBI的讀心術,有人拿心理學的性格分類來解讀,有人拿中國古書人物志或曾國藩冰鑒來提供參考。這種與人相處的道理,原本就沒有一套適用各種人的標準,更別期待,看了那本書後,就可以功力大增。但是,看看書,從書中作者的觀點,找出我們認同的,找到我們不認同的,讓別人的觀點。當作整理自己觀點的篩子,更清楚自己要怎麼改善。

看日本人寫的職場求生術,職場收納工具,圖解的對話技巧,漫畫的職場生活,這類的書有些很瑣屑,卻在微小片段中,偶爾帶給讀者一點啓發。日本大前研一,松浦彌太郎,稻禾等人都是豐富著作的作者,他們的書未必有嚴謹的思考邏輯和架構,卻盡可能的生活化或白話,讓沒讀過太多專業知識的人,可以輕易的接觸。

總之,我告訴我朋友,不要偷懶,多讀讀書吧。不要拿讀書無用論來當做藉口,放棄自己腦筋的運作能力,以及錯失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的學習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