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2014

大數據的商機-物聯網與穿戴裝置

本週是 computex 2014的展覽期,這次的主題包含熱門的物聯網與穿戴裝置。就物聯網和穿戴裝置,設備本身的貢獻在設備生產廠商,而最有價值的商機在於所搜集回來的資料的應用。

物聯網的應用, 例如台中都會公車行駛與載客的記錄,即時回報給中控中心,掌握不同路線的乘車情況,作為車輛調度或班次增減的即時參考。公車行駛的速度, 透過累積資料的分析, 可以預測某些道路壅塞的瓶頸點,作為交通警察派遣或紅綠燈調控的參考。 

穿戴裝置的應用,包含JAWBONE, FIBIT等智慧手環或是運動APP,這些裝置可以串聯到血壓計或體重計等等, 蒐集消費者的健康生理數據,甚至連飲食卡路里都可以記錄。雲端平台的價值,除了提供消費者儲存記錄個人生理資料的空間外,還可以幫忙分析消費者的健康指數,並提供健康運動或飲食的建議咨詢。這些建議咨詢, 就是建立在累積大量的客戶資料,經過大數據分析後, 給予的預測或判斷。

物聯網在災害預防方面, 例如土石流監控, 水災監控,居家安全監控, 電力節能分析等, 都是透過感知器蒐集第一線的資料, 送回雲端, 雲端根據大量的歷史資料,預測災害或異常狀況, 進而提供預警或是阻斷危險狀況。

歐洲有個 e call計劃,也就是在每台汽車安裝SIM卡,當汽車碰撞或是拋錨時,可以立即回報給中控中心,讓中心預測汽車和人員損傷情況, 迅速派遣救護車或是警車前往救助。汽車的事故原因可以透過汽車內部的感知器判斷人為疏失或機械問題。這也有助於保險公司的理賠判斷。對於VIP級的駕駛,SIM卡自動通報 信用卡或道路救援的VIP 中心,並提供VIP服務。

類似GOOGLE GLASS的新玩意,可以透過網路即時分析眼前這位忘記名字的朋友的姓名與背景,看到陌生的事物(植物,商品等)都可以立即影像辨識,並且迅速提供資訊。

未來的世界, 有許多無限的可能,在4G快速傳輸後,更能夠支援新的應用。這些需要感知裝置的配合,更重要的是雲端的大數據分析,從服務面創造消費者感知的價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