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摘,4月5日以小勝大
昨晚參加讀書會,討論的案例包含(1)婚友社的以小勝大,服務差異化,收費模式與低價策略是決勝關鍵;(2)台大學生的生涯規劃,到底高中優秀的學生,應該都擠到台大,還是到其他學校?有些優秀的學生到台大後變成墊底或中間分子而挫折,他們如果到其他學校會不會更快樂或更有成就?社會價值觀如何改變,就業市場仍然會把台清交學生列為較高排名,這種情況多久會改變?(3)台灣應該多扶持像台積電類的大型企業,還是多鼓勵螞蟻雄兵的中小企業? 台灣應該多鼓勵專注代工廠的企業(如鴻海),還是成品品牌的企業(如HTC)?台灣不大, 更應該專注在它的專長,但那些是專長?(4)台灣在東海南海這波中國和鄰國的爭議中,如何以小勝大?台灣政治人物是政客還是政治家?能否增加我們國家戰略意義價值?(5)台灣人才和大陸人才競爭時,如何勝出?大陸人才的積極性,發揮在爭取自己的權利上遠大於團體或公司成就,而台灣人才太容易為別人想而輕忽對自己權利的爭取。
以小勝大這本書的關鍵,在於告訴讀者,善用自己的優勢,打擊大對手的劣勢;例如小企業利用專門的技術或開發的彈性,打擊大企業的惰性與官僚。
以小勝大另一個觀念,以小勝大的幾率只有30%, 表示很多時候大者仍然可以壓制小者。小池塘的大魚後來的發展有30%機會優於大池塘內小魚的發展;但是反過來,大池塘的小魚大多數時候仍然比小池塘的大魚發展得更好!每個人必須思考自己的專長。
大者要壓制小者,必須拿捏得當,適當懷柔,一來使小者無法突破,二來也觀察小者的新招逐步拆解。大者終究比較有機會打贏小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