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決策模式根據直覺還是分析?重實務還是理論?
從第470頁的宏全集團談起,曹老板小學畢業學歷,但是他想出許多成功的商業模式和轉型變革策略,他是從實務面找機會,他不會像外國公司的企劃人員精算財務數字,但是憑著簡單的算術與直覺,他就做下去,然後也成功了。
郭台銘董事長沒有讀過MBA,但是他有一套他的管理哲學與生意經,他有一套邏輯,但是應該不是根據理論或是決策分析模型來做生意的。他在經營的事業,前無來者,所以他才能夠成功起步做大。如果他根據理論或是參考別人的做法,他一定成不了今天的大事業。
雄獅旅行社在台灣不斷創新與擴張,他原先不是市場的領先者,卻建置資訊系統,線上訂票,不斷超越,老闆絕不是純粹看著同業做法操作,也絕不是憑空想像。他送高級主管來EMBA學習理論,他希望他們透過理論來尋找創新與持續成長的策略。
有學長提到,台大教出來的學生,許多都到大企業或外商公司去當專業經理人,他們很會分析,很會讀書,但就是欠缺創業家的那種衝勁。
老師提到直覺,那是學校教不來的。因為老師們都是讀書人,會的就是分析理論那一套,無法教出學生的直覺能力。
直覺能力,其實並不單純只是碰巧想到或是經驗累積。根據 Malcolm Gladwell 的 blinking 一書與快思慢想的心得,直覺能力來自與不斷的累積思考和內在對話,不斷的變化思考角度,不斷的心算,當時間到了,自然而然的給出可能的答案。給出後,會再想想,調整一下再變化,然後最後得到比外行人片面試算的結果更好的答案。
有些老闆簡單心算,會叫部屬去試算提出分析報告,這些老闆未必需要依賴部屬的報告作決策,而是從部屬的模型中,看看自己的觀點有沒有盲點,也看看部屬沒想到什麼,當然。老闆英明,因為他看到一些部屬們沒看到的趨勢,他知道部屬們拘泥在一些過去的數字與不清楚的假設。
簡單來說,直覺VS分析,分析性的直覺,是建立在過去的資料分析,加上對未來的預測,加上對難以量化環境變數的判斷。
時勢造英雄,英雄厲害的地方在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時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