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017

台灣精神病患人球現象的研究

台中維新精神醫院 許景琦博士主講
這是他在美國Johns Hopkins 大學博士論文, 他探討台灣的精神病患的人球現象。 他是第一個採用量化方式來進行研究的。

在他之前, 曾經參考20年前台北醫學大學林教授的論文, 林教授採用質化的問卷方式, 這種問卷方式,在詢問醫生或病患時, 醫生可能就會考慮個人的道德或是擔心誠實後果,可能不會得到真正的現象。

他想用量化方式,於是他參考不少的文獻與模型, 例如 Ecology of medical care ,by Kerr White, 利用生態模型作医学研究; 台灣的周莉芳採用生態模型、量化進行衡量了;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by Liang 陽明大學校長梁 and Zeger;台中榮总精神科採用量化方式做研究,最後這個研究的方法跟他比較像,但當時並未發表。所以他可以說是第一位發表量化研究這個主題成果的人。

首先,他從事精神醫生很長的時間, 他發現台灣的精神病患社經地位通常較低,因此就容易發生病患被當做人球踢來踢去的問題。他的研究,就需要聚焦,於是他就拿2002/7/1 健保總額預算制度(GB)為切點,觀察研究1999~2005年,GB實施前後的人球現象。

首先我們先了解,醫院面對一般病患有三種處理策略:
creaming, 對低度病患,提供過度的服務》》 醫院較輕鬆賺錢,可能浪費健保資源, 
skimping, 對重度的病患,提供不足的服務》》醫院應付了事,對病患並沒有幫助
dumping, 對重度病患,避免採取服務 》》對病患沒幫助,對醫院省麻煩

他的研究在了解,到底人球現象與醫療費用的關係,以及對於GB的影響

研究架構
1)   研究變數:病患(年齡,性別,是否精神病),醫院(型態,地區),健保體系(競爭性,GB)
2)操作型定義:病人在 3天内回診, 或在14天內再住院
3)   使用率與成本, 停留天數 VS 醫療費用

資料來源
1999~2005年台灣地區100萬人健保資料庫
發現其中有 4769精神病患 
其中有 510人有 809次dump的紀錄

研究發現:
1.在实施GB制度後, 明顯增加 dump 現象, 尤其台北地區(競爭最激烈)最明顯嚴重
2.但台湾的人球現象低於美國
3.人球現象的主因是醫院的財務考量
4.病人年齡每增加一歲, 醫院的成本花費多500元

研究結論:
1.  精神病患人球問題可能無法避免,但是我們應該設法讓他回到可以控制的水準。
2. 人球現象造成的結果
   -LOS(住院天數)會增加 5.1 days
   -MED(醫療費用)會增加 2萬3460元  (TWD)
3人球現象將有惡化精神病患疾病的風險
4 健保局的財務規劃若不恰當,將導致較差的醫療照護品質

研究建議:
台灣應該建立反dump法規,以及增加相關的補貼

心得:
這是一篇嚴謹的博士論文的簡報,許博士先闡述他的研究架構,定義核心變數(人球),設定相關變數(病患,醫院,健保費用),然後透過健保公開資料的搜集與分析,找到變數間的關聯性,進而解釋他觀察的現象與可能的問題。一來他驗證發現台灣不同區域的精神科醫院的競爭狀態與對病患當人球處理的狀況, 這部分有助於他在醫院業務拓展與設點的決策;二來他從數據中,歸納出台灣社會的精神人球現象,並說明他對台灣健保/社會的負面效果(成本與潛在風險),建議台灣衛服單位,思考找出對策。

許博士的研究架構雖然比較學術性,但整個思考邏輯,分層次的分析方法,值得借鏡。

補充新聞報導資料:
自由時報2015-03-11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精神科醫師許景琦日前研究有關台灣精神病患醫療人球現象,發現每一百名嚴重型精神病患者就有四.四人成人球,又因醫藥費和住院天數較多,二○○二年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後人球案例大增,論文獲得美國健康學院最佳博士論文獎提名,許指這是國際首度將醫療人球進行數量化研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7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