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思慢想的最後一個部分,談到了幸福人生,一開始我想不透,幸福人生跟思考有什麼關係?
終於我想到了,
首先,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叫你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叫你要成為理性的人,所以訴求的是經濟學的效用理論,追求的是成功,全名,賺得大錢,提升社會地位,最好在墓誌銘有豐功偉業,
我們受的教育,就像深植在腦海海裡面的選擇性記憶,然後我們每天接受的社會環境,不斷地在激發我們追求名利,追求成就,產生一種從眾的心理。
我們可以想想看,有多少人曾經深刻的去思考過他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似乎每個人的直覺,就是要跟別人競爭與比較,就是要追求成就,就是要創造財富,這就是系統一,不假思索的直覺反應與接受。
即使進入系統二,每個人思考他的人生,卻又採用了理性的效用理論,邏輯思考上還是不斷地追求名利,不斷地追求上進,不斷地思考想要超越別人,這個不是一種思考的偏執?
作者提出兩個自我,一個是記憶的自我,訴求一個美好的時刻,或是死亡前的高潮,這種記憶的自我,只有計算一個高潮尖峰,或是美好結局,似乎是一種聚焦的錯覺.另一個是經驗的自我,訴求幸福的期間長短,以及累積的總幸福感。
幸福的人生,要排除了系統一的錯覺以及隨波逐流的不假思索,也要糾正系統二的思考謬誤,不單單相信理性的價值,也要思考無形的經驗,這是超越了系統一與系統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