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元鴻、台灣大哥大
人際関係的實際延伸-串門子 hermann hersberg 通道
虚擬延伸-玻璃牆、動態影像、聲音、任意門
家的延伸-公共通道與私密延伸
身體的延伸一自動車或机器人
2.郭旭原、新光保全小客廳
未來老人化現象下、思考老人的生活
新光保全如何從固定點走向移動化、使老人走出戶外
新光保載老人出去小綠帶或7-11(台北市735家7-11)
便利商店成為老人互動的空間.老人健檢的空間、空出一亇角落供新光載老人去使用、作為一個分點、变成新光為老人延伸的空間。
3.陳宣誠、秀傳
身體和地景的結合
移動性的展架、在水圳旁搭綠色植被而底下做為展台
老建築或殘、空建築如何搭展架
展架彈性補充連接老建築之间
4.辻真悟、利永科技haptic touch
超薄有彈性、高解析度的材料、根據觸感可有不同反應、
uneo品牌已經应用在品板、遊戲、医療,但尚未用在建築
觸覺direct, delicate, multi-modal 大小熱冷粗细即時 &wholistic, personal & Intimate
家中的建築介面没有觸覺、欠缺互動、常只有开关而已、很無聊
我想做的是增加觸覺的介面、wearable scale,握感/開関/温控 mountable scale,家具觸 habitabal scale全房間的感覺
例如
小一拍牆2下就出現開関、然後直覺控制温度
中一椅子碰某一边就會上升下降、甚至可弯曲
大一布料材質是已經在市面上、走到角落即可感受開燈、也可用电子盒子模擬住家輕拍那即可控制某個部份
講評.
吳光庭
1&4.建築師的專業典筢須改變、尤其科技、不再只是蓋房子。
2.郭旭原把便利融入老人生活,
陳伯康
這都是我們看得到的未來、不会太遠
科技使人疏離也會使人更緊密
愛沙尼亞人重独處、但网路幫助他們連結
1.建築的定义应也要思考使用的变化、材質差異不大、但有形無形都改變
2.採用現有的資源、擴大資源分享的概念、可以被推廣
3.鹿港小鎮的資源、人文、現况而去服務、把舊的負面的轉成正面的、很有心
4.房子袖珍版当作操控器、也許对立体空間偏好的建築師喜歡.但為何不是机器人、未來人類喜歡較生動的裝置、而未必是方形盒子
詹偉雄
Q:長照是把老人当被照顧的对象安度餘年、或要激勵老人活出人生?
吳: 不要把老人当弱勢、但也未必刻意打造社群。老人之間会自然產生社群。
陳: 長照未必是對老人.也包含年輕人想要独處或自己選擇.。把父母接來同住、反而是懲罰父母。
詹Q: 我們常用科技來解決問題、但為何不用人去解決問題? 科技對人是什麼衝擊、樂觀或悲觀.?
吳..以及科技幫助人、但現在科技反而影響人、有正面也有負面、已經主導人類未來。
陳..科技對人的影響要看使用的人-另外政府-扮演什麼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