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015

商業周刊2015.3 新加坡專刊

我去過新加坡旅遊過很多趟,剛開始對新加坡很有好感,當時一位新加坡朋友,來台灣做生意,我跟他說新加坡很棒啊,為何想移民台灣?同時,有個台灣朋友,移民新加坡4年後,又全家搬回來台灣,我也納悶。

其實,去新加坡出差還OK,但是新加坡旅遊,就像一個都市而已,有人說很BORING;記得幾年前天下雜誌把新加坡捧得很高,說到他們的精英訓練,是這個國家變得非常競爭力。

2015/3/23 李光耀過世,商業周刊做了一篇報道,問道這個強人走了,新加坡還會贏嗎?我把這個專輯看理一下,提出幾個看法。如果想看新加坡遊記的,可以到《 新加坡遊記 》看一下。

李光耀把新加坡帶出今天,600萬人口有40%是外來人口,絕對開放也絕對競爭。他建立的高效能團隊,應高薪給公務員,但對老百姓高壓統治,干涉個人隱私與自由,建立組屋讓年輕人有地方居住,避免房地產炒作造成年輕人不滿。但是人口老化,年輕人接觸外界後爭取更多民主與平等,外來人口帶來競爭使得人民反對移民政策,這些變化,都挑戰以前的強人政治。

新加坡的出生率降低,每年4萬嬰兒,但是他們每年增加6萬外來人口(就業人口),這些外來人口70%都是月薪偏低的工人或基層人員。當然高階的外來人口卻炒高了房價,也搶了當地人飯碗。居者有其屋的政策,照顧了年輕人,但他們卻希望更高的社會福利,使得政府為組屋付出沈重的經濟負擔。

新加坡曾經引以為傲的公積金,就是每人的薪水會拿20%放進去,然後到55歲才可以領出來。55歲前只能拿來買房子。但現在延後到62歲才能領,就有民眾要抗議。另外這筆基金,由淡馬錫控股來管理,許多人懷疑政府拿這筆錢亂投資,又賠掉老百姓的錢。

新加坡人比較膽小,想要自由,卻不敢爭取。另一個原因,是政府公權力的監督很嚴格,連要機會發表言論都要向警察報備,而且民眾擔心,任何言論後,會影響自己的後續福利,而不敢吭聲。文章中,訪問到一些新加坡人,他們看到台灣的自由,卻把國家變成內耗,竟把台灣當作自由的負面教材。

有人說,李光耀推動全英文制度,是個明智的政策。有許多新加坡人,支持部分民主的制度,也能體認國家的處境。新加坡算不算成功?未來能不能繼續維持 高GDP與繁榮,還需要看民眾的態度,與執政者的智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