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2015

物聯網革命(9)讀書會心得

今晚由我導讀,我根據筆記分享。當然獲得許多不同觀點的迴響。今天來了20人,是熱門的議題,吸引大家的注意。

首先,我建議大家先放下成見,靜下心來看看別人說什麼。就像坐在屋子裡面,要評斷戶外的景色美不美,單靠門窗的縫隙是不夠的,打開窗戶放開心胸是第一步,走出戶外更好。

有人的認為這樣的書,提出我們沒想過的觀點,刺激我們的思考。
有人稱讚這位作者是商學背景,卻可以兜出這麼多故事,跨出自己的熟悉或專業領域,而可以推論彙整出整合知識,這種能力,許多台灣人是欠缺的。
我稱讚這位外國人,可以站在全球角度,思考全球性氣候,社群,大趨勢,這種世界人的觀點,對台灣人(島民)而言,相對欠缺。
許多人認為網路化,會讓人們失去面對面的互動,變得更加孤立。他們不認為人們要這樣的生活。我提醒他,現在的年輕人,面對手機LINE都比跟真人講話自在,我們不得不重視人際互動關係,已經在改變。

大家對這本書的觀點存在許多疑問:
有人批判作者沒有考慮到人性。人性會有階級化,人會比較,即使到了富有,還是會比比看如何比對方更富有。
有人覺得作者沒有想到政治問題,到協同共享社會,請問國家的角色是什麼?如何選出國家領導人?有競爭就有差別,就有利益。
提到協同共享,就會想到政治利益的分配,尤其跨國的或跨社群的利益分配,都是最大的阻力。這比起氣候變遷,人禍比天災可怕。
有關 maker(創客)是大多數人的行為,還是一小撮人的行為?
第三次工業革命,會需要更多的人工?如果想我說的,工廠不需要員工,人們都各自生產分享,那多餘的人力去做什麼了?會像我說的,大家都學西方人一樣,整天去日光浴,整天悠閒生活?
談到人人都是醫生,請問還需要醫生的專業嗎?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聰明,可以自己判斷?還是人人都是醫生,表示,醫生不需要負責醫療糾紛。
談到學校教育轉成慕課,代表只有少數唱作俱佳的老師得以存活,其他老師就到幕後幫忙囉?慕課是否可以取代面對面或是互動,值得思考。學生有體驗的需要。
談到未來的社會,真的可以人人自己生產?生產的材料也需要成本,不會是0邊際成本的。就如同做麵包,人還是要買麵粉的,這成本不會是0的。

我試著用我讀書看到的,分享給大家,但我也表明,我不需要為作者捍衛或辯論。這只是一本書,總有些觀點,值得我們刺激思考。他的邏輯不清楚,也許他也沒想到,也許很多變數還在未定之天。

很充實的夜晚,接下來,我需要讀讀互聯網+的書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