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世浩談秦始皇
第一講:歷史教育的幾個問題
Q1:學生學什麼? 不是學死;學如何活下去,獲得更好,活出衷心所願的人生。
Q2:究竟你活在什麼樣的時代? 活在第三次巨變,從清末鴉片戰爭後,中國拋開三千年儒官士大夫主流的文化,在西方文化思潮衝擊下,陷入價值觀混亂與信仰的迷茫當中。
Q3:為什麼要讀歷史?過去的領導人都要學歷史;但現代則被工匠教育所主導,造成歷史變成死記而欠缺思辨的能力。簡單說。讀歷史是為了有用,為了讓你成功。他舉出台灣學生追求成績,卻淪為死背而沒有思考。他提出,怎樣讀歷史?類似呂祖謙和左宗棠,要設身古人如何做決定,然後回頭看古人後來的發展。也可以把現代面對的事,設身想想古人會怎麼做。
第二講:孔林/始皇陵
中國只有兩家半,孔子這家傳承2500多年而未中斷,另一家是張家,半家則是帝王家。孔林,從漢朝開始逐漸擴大,到雍正大擴成為2平方公里大,號稱孔林。秦皇陵高52公尺(原高116公尺),面積2平方公里,比臺大的1.13平公里大,比紫禁城的0.75平方公里更大。
他用荀子的議兵,描寫齊國用技擊,無底薪殺人才給薪,當打仗快輸了則兵都跑了;魏國募兵制,凡當兵者的家眷都有薪水,人人無後顧之憂,養了強兵,當卻拖垮了財政;秦朝的強盛,則靠軍功階層,因為賞罰分明,商鞅讓全國人民只有打仗可以立功賺錢,讓貴族失去影響力。但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其他六國卻不能辨法的原因是貴族的勢力太大反對改革,而失去與秦國對抗。例如楚國用吳起,吳起也是強調軍功制度,曾經使楚國盛極一時,卻在楚王死後,吳起被亂箭射死。
第三講:秦始皇本紀上段
秦始皇帝,被稱為秦始皇是司馬遷故意貶低他。他爸爸是秦莊襄王的兒子,娶了呂不韋的妃而生下來的。這段講他13歲即位,忍耐10年後,等成年後先把母親的情夫趕走,卻隱忍母親(裝孝順),被韓國人騙了要下逐客令,卻接受李斯的建議,廣納外人。他始終讓理智超過情感,只為成就終生大業而努力。
秦始皇成功的原因在於理智》情感,並能夠用各國的精英人才來達成大業。他從17年滅韓,接著在9年內滅六王,26年統一天下。統一後第一件事是自命為秦始皇帝,廢掉諡法,他自豪聰明與偉大。他剛戾,事皆決於法,刻削無仁恩和義。他擔心封王後,會像周朝兄弟鬩牆,不如設郡縣,天下無異議,則安寧之術。因而設36郡,收天下兵,統一法度。他也是功勞很大,建立2000年的體制。
秦始皇成功的原因在於理智》情感,並能夠用各國的精英人才來達成大業。他從17年滅韓,接著在9年內滅六王,26年統一天下。統一後第一件事是自命為秦始皇帝,廢掉諡法,他自豪聰明與偉大。他剛戾,事皆決於法,刻削無仁恩和義。他擔心封王後,會像周朝兄弟鬩牆,不如設郡縣,天下無異議,則安寧之術。因而設36郡,收天下兵,統一法度。他也是功勞很大,建立2000年的體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