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14

李開復先生談創業

聽過李開復的演講, 整理他對創業的一些看法。
他提到創業的人的特質,要有獨立的想法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好的創業者,不會輕易去跟VC請求資金的支援,甚至他們愛惜自己的主導權,不會輕易接受投資人干預他的營運。

創業者,要有PM(產品管理)的能力, 所謂PM表示兼具行銷,業務與技術能力。業務:是接觸客戶知道客戶的行為與需求;行銷是包裝與推廣的能力;技術是新創公司的核心,PM要懂得技術才可以和其他合夥人(尤其技術人員溝通和修正)。

創業夥伴最好是大學時代混的很熟的好朋友,創業維艱,必須要有共患難的革命情誼,這在台灣與中國, 比起三個人各有專業互補還要重要。創業夥伴間,在中國/台灣最好有一個老大,出最多錢的(》50%)比較容易叫得動其它幾位同學,如果3~4位好友創業,股份均分的話,沒有資深或講話有力的老大,領導團隊不容易穩固。這3~4位夥伴,最好不要都是太聰明的人,老大聰明也就罷了,如果大家都太聰明,也不容易長久。

台灣的創業機會不如中國/美國,一是市場規模太小,二是台灣的投資人太少,三是台灣年青人不夠飢渴(窮怕了的人或是慾望高的人的成就動機較高),四是台灣的產業演變出現斷層。PC產業,網際網路產業,電子商務產業,行動產業,社群產業,O2O產業,一代代的創新產業轉變,台灣卻還是偏重在PC茶葉的思維,其他產業都有一些表現不錯的代表企業,但是規模不夠大,而且沒有傳承的脈絡,實在可惜。相對而言,美國和中國,就造就了個別巨擘和老鳥帶新鳥的效益。

台灣還是有一些機會或是比較利益的優勢,台灣創業家可以思考如何善用行動,社群,O2O等趨勢,融入台灣的服務/軟實力,進而建立典範,移植出去。這可以參考一本書:startup nation,描寫以色列如何以一個小國能夠在科技商業上,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但是台灣類似以色列,不要期待出現一家Google 或Apple。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