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認真讀讀這本書,想知道這位社會經濟學家如何看待物聯網,也想要看看為何台灣的翻譯成為物聯網革命。大陸簡體版譯成零成本社會,翻譯的也不好,標準翻譯是零邊際成本的社會。
作者這本書幾個重點,(1)宣告資本主義將沒落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協同共享 collaboraive commons的經濟模式。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說明資本主義的問題。(2)市面上已經出現的零邊際成本的經營模式。作者拿3D列印,MOOC(免費線上課程),免費能源(太陽能或風力)等來說明。(3)協同共享的社會-作者塑造了一個科技的烏托邦。(4)社會資本取代金融資本,群眾集資,社群彼此分享而不擁有,社群互相分享而不交換。彷彿孔子提到的大同世界。
我看完第一章後,就現作者的邏輯不清楚,但是他用力搜集很多資料,填塞在文章當中,這些資料並不能佐證他的論點,卻讓讀者分心去想像發展的契機。作者把全世界熱門的話題物聯網拉進來,說明物聯網成熟將造成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及給摧毀資本主義燃起引爆點。但是這些論述,卻看不出明顯的邏輯關聯性。
作者強調物聯網的組成:通訊,能源和物流。未來的世界,人人與萬物都已經連上網路(通訊),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家裡辦公室自己發電,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與親友分享(能源),未來人人可以自己零邊際成本的生產商品人人都是prosumer (production consumer)也在社區內互通有無,透過物聯網充分掌握彼此的數量,達到最佳生產效能(物流)。作者強調這是協同共享的社會, 大家不需要擁有,而是彼此分享,彷彿古代富足的社會,大同世界。他的假設是,自然資源都被完全有效應用,因此社會完全富足,人人無所爭,因此彼此分享。
作者認為,未來世界因為 zero marginal cost, 因此,price is free for consumer。他強調它可以忽略期初投資成本,也不計算原材料成本, 只看到零邊際成本,所以斷定,消費者可以免費的取得商品。這一點,是許多書評對本書攻擊的重點,也是我讀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作者假設3D列印後,消費者可以生產所有他想要的東西,而且是零邊際成本,包括手機。我就想到,手機的零組件有數百種,消費者取得原料都不用成本?根據作者的觀點,如果全世界幾百萬人都在生產同一款手機,所有的材料的邊際成本都將趨緊為零。根據經濟學的原理,邊際成本在超過一定數量後,新增加的單位成本為零,但不代表前面那幾百萬個的單位成本為零。作者如果腦筋清楚應該了解這點,但是他模糊的寫進書裡面,卻把一堆腦筋不清楚的讀者給矇混了!
作者提到每個人家裡都可以架多個太陽能版,然後就可以開始發電了。因為太陽能是沒成本的,所以發電沒有成本。作者在這裏同樣在矇混腦筋不清楚的讀者。家中要有太陽能板,蓄電池,光電轉換模組,傳輸線路等等,這些都不用成本?作者假設全世界數億個家庭都在使用,後來的邊際成本將近於零。但是,生產這些硬體,晶片,光版,都需要資本家投資啊。難道所有的東西都可以3D列印?那3D列印機也是消費者自己生產?
MOOC如 coursera 這種線上課程,都是消費者自己PO上去,其他消費者就可以上課,所以都沒有邊際成本。這說法對嗎?課程或知識本身,在製作成教材或進行研究,都需要投入研究實驗的成本吧,製成教材過程還有老師與團隊的時間成本。作者是把,人的時間成本忽略了!
作者把每個人都想成大公無私,不會計較的人。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自己生產,不會生產過剩,還可以互相分享。因為沒有計較,不許擁有,也就不需要貨幣來交易,只要社會資本(信用)就可以和樂融融。這種烏托邦的假設,相信很多學者不會相信,但作者的崇高理想,卻呼應了古代儒家,佛家,基督徒,馬克斯共產人士的支持。
我看國外的書評,大家認同未來世界有很多的變化,協同合作,非營利組織,物聯網都是發展的趨勢,但是這些趨勢兜起來,未必會得到資本主義死亡的結論。大家都認為作者的許多資料,摘取自許多學者的研究論文或大企業(IBM/CISCO等)對未來的研究報告,每一個數據都有價值,但是兜在一起,是否有邏輯的關聯,就見仁見智。
因為書名跟物聯網有關,我原本要在讀書會導讀,但閱讀到這,我發現我經濟學識不足,無法批評,也不想浪費時間去舉證。就把這本書擱著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