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014

快思慢想(2)疑惑之一

讀了快思慢想的前18章,怎麼像另一本書思考的藝術的改寫本?或是那本摘要這本書的案例?
因為快思慢想它舉的案例、引用的其他學者研究的個案,數十個案例與説明,通通和思考的藝術一書完全相似?令人疑惑,兩書作者有什麼關係?

當把這本書的觀念回想到日常生活中,卻感到有些悲哀。的確從每日的決策和覾察,許多謬誤被合理化,思考偏差凌駕在事情真相。例如職場上有些同仁往往沒在慢想,只憑直覺草率行事,等老闆釘上,又直覺得應付反應了事!許多民眾,看新聞是不動腦的,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記者怎麼說,民眾就跟著説!

眾人皆醉?我問過,如果大家都不思考,寧可遽下判斷(第七),拿因果勝過統計(第十六),懶惰的接受直覺的謬誤,少數人想得透徹又能怎樣?

許多人接受廻歸到平均值(第十七),許多人拿availability的資訊草率判斷,許多人喜歡亂湊(看到一個表象就連結到直覺的預期對象),許多主管過於自信盲目不自知。面對這種普遍情況,如何增加思考帶來的價值,以足夠誘因激勵大多數人努力去用系統二思考?

沒有留言: